据财经4月11日的报道,北京中关村家乐福正式关门歇业。
这家经营了18年的家乐福大卖场,占地3.2万平方米,曾是家乐福在亚洲规模最大的旗舰店。消费者们依稀记得2004年开业时的盛况,“当时可是当旅游景点去逛的……”“逛家乐福就和逛街一样……”
《财经》记者在关店前走访了这家超级大卖场,彼时大部分生鲜、冷冻货柜已是空空荡荡,部分包装食品饮料、百货等待最后被清仓,商场条幅上写着“家乐福期待与您相约未来”,但没人知道,未来指的是什么时候。
一位结账台前的员工告诉《财经》记者,他们收到的通知是,卖场随中关村广场一起升级改造。员工们尚不清楚改造为何意思,未来会不会重新开放。“都听说是和其他店一样,付不起租金了。”
中关村家乐福关店并非孤例。近几年,曾经为大众熟知的大卖场品牌一个接一个地关店退场。
韩国乐天玛特、西班牙迪亚天天、法国欧尚、英国乐购退出中国市场,泰国卜蜂莲花在中国大规模撤店并从香港退市,中国本土超市品牌好又多接连关店,中国业务无起色的家乐福、麦德龙被苏宁、物美接手,近几年家乐福、沃尔玛亦被迫连续关店…… 以卖场模式为代表的传统超市业态,似乎已经走到悬崖边。
看到家乐福旗舰店也开始停业了,很多人都会感觉很奇怪,理论上这种比较大规模的超市卖场不应该会出现如此严重的经营危机,而我们实际上却切切实实看到了这些企业的经营危机,到底这件事该怎么看?这些企业面临的问题我们又该如何分析呢?
首先,我们要明白家乐福的旗舰店关停实际上是很正常的一个现象,最核心的原因就是这些大型商超当前面临的多重压力的叠加作用,从短期因素来说,受到疫情的影响,大多数人都不太愿意出门去买东西,所以超市业态面临着巨大的市场压力。而从中长期市场发展的角度来看,则是当前。互联网电商的高速经济给市场带来了更多可选择的空间,在这个可选择的空间之中,对于家乐福这样的大型商超来说,实际上形成了巨大的市场替代效应,在市场替代效应不断推动的影响之下,必然的结果就是消费者往往会选择更加方便的电商,而不是像家乐福这样的大型超市。
其次,我们看到的是当前在中国出现了一个明确的发展趋势,这就是国际著名的大型商超品牌,都出现了大规模衰退的现象,一方面是因为我们看到大量的电子商务平台的崛起,对整个商超市场实现了有效的替代,电子商务已经可以满足大部分中国人的要求,不仅电子商务平台更加便宜,提供的服务往往会更好,还有送货上门送货到家等等优质的服务体验,最终的结果就是大家觉得我为什么要去这些商超买东西呢,我直接去电商买东西不就好了吗?另一方面则是大量的中国超市在进行互联网化的转型,互联网线上线下的双重模式能够有效的提升这些超市的服务水平,从而在这方面中国本土超市的市场化和互联网化,反而让他们对于这些国际巨头有了更好的市场竞争力。
第三,我们可以认为当前超市大卖场的一个时代,的确到了转折点对于这一些商超大卖场来说,可能面对的压力是非常巨大的,但是同样机遇也很大,如果这个时候能够沉下心来真正做出符合市场需要的转变,比如说大规模的进行市场的优化,调整商业模式的改变,提升自己在互联网时代的竞争力,商超,整个业态并不是说就会出现大规模的衰退未来,反而有可能有更多的空间,所以对于商超业态来说,如何改革才是最核心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