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繁忙琐碎间,我给自己制定了一个春节读书计划。
最近开始进入一种读书状态,我谓之半沉浸式。用自己喜欢或擅长的主题书籍,努力体验一种可以快速进入阅读的状态并形成习惯,为了提高效率,还尽可能地快速进行思考链接,形成记忆。
比较累,但是我开始喜欢上这种状态。
跟友人说起,大多数人都是一种不敢相信或非常惊讶的态度,再就是质疑:你还有时间看书?看这么多书有什么用?对你的生活有啥改变?
如果是以前,我会对这样的疑问表达不悦,读书当然有好处,这不是常识吗,还会有人质疑读书的好处?但现在我走了不同的体会。
不读书,日子也照样过,也没见自己怎么样了啊,你读书,日子不也没好到哪里去。
我也是不止一次这样问过自己。
读书真的有好处吗?这个答案我是哑然和词穷的。我想说有好处,可是我必须承认我就是那个看似读了很多书懂得很多道理也没过好自己的实例。
那就是没好处吗?小时候我就是泡在各种故事书堆里的,那种阅读时专注和满足的感觉深深地铭刻在记忆里。后来在现世里浮沉,活成了以前大人常常自诩为的“过来人”,才明白书里不光有故事,更有姿态万千的人间,取舍,悲欢,失意,孤独,然而这些都不要紧,要紧的是你明白了人生如逆旅,苦难如山海,不论你接不接受,生活都在继续。但是那些文字,或优美,或朴实,或像清风拂面,或如暖流入心,牵引着思绪,敲打着心尖,让我相信,自己并不孤单,自己依然被世间所爱和温柔以待。就这样温柔而有力地托举着我几度崩碎的精神世界。
这就是读书带给我的。读书让我变得澄定,习得无常也习得宽厚。
而这些,只有经历过才会体味。没有哪本书能像救世主一样救人于水火,但是请相信,读过的书,走过的路,脑海中哪怕是瞬间的触动,都是勾勒出自我边界的画笔,都是我们向活成自己这个终极课题又迈进了一步。在书里,你总能被某个瞬间触动到心底最深也最柔软的地方。那是你看不见的自己。
能实现或者体味到这一点,我觉得读书就是有用的。我们终其一生,也不过就是为了找寻那个“自己”。
至于外界的质疑,我会觉得没有那么重要了,人生原本就是冷暧自知,每天变得更有力量一点点,更清明一点点,就很好。
祝愿我们都能努力收获力量,向阳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