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很多李子柒的视频,那烟火燎绕的地锅,炊烟袅袅的屋顶,绿意盎然的院落,浓浓的烟火气息、田园生活,总会把我的记忆牵回到姥姥家的那段美好的童年时光里。
记忆飘来飘去,它落在了姥姥的厨房里。厨房里很简陋,但充满了烟火气。四四方方的大灶台在厨房的一角,旁边还有一个小灶台,灶台是用和着麦秸的胶泥砌成的。大灶台上嵌着一口黑色大铁锅,小灶台上嵌着一口黑色的小铁锅。
小铁锅一点也不小,像一把小雨伞撑开了那么大。大铁锅呢,就像以前农村常用的那种黄色木柄大油布伞撑开了那么大。两个锅的锅盖是木制的,正中间嵌着长条的手柄。
灶炉里面的柴火气味永远凝固在那里,不管做没做饭。灶口前有一个矮矮的长条小木凳,被烧火的人坐得乌黑发亮。人坐在灶口前,背后是高高的一堆柴火,有玉米秸,更多的是棉花杆,还有引火用的一些麦秸。
老式的风箱在左手侧,带着方框手柄,烧柴的人在我的脑海里浮现,他们不固定,是会随机变化的,有时是他有时是她,有时是这个她,有时是那个她,哈哈,猜猜都是谁。
风箱被他们拉得呼哧呼哧地响,灶台里的火噼里啪啦烧得很带劲。尤其是冬天的晚上,灶火的光把烧火人的脸映得通红,你就一点也感觉不到屋外的寒冷了。
灶台口上下两层,上层是烧柴的,下层落柴灰。柴灰可是好东西,它的用处可很多呢,比如可以敷伤口,比如可以作肥料。
坐在灶台前,抬头向上看,可以看到屋顶上吊着几根长长的粗绳,绳子下端绑着天然勾形的木橛,木橛上头挂着灌木条编的元宝篮,还有竹篾编的竹篮。
篮子里可都是宝贝了,有玉米窝窝头、红薯叶窝窝头、玉米锅贴、白面馒头、薄薄的带着芝麻的焦烙馍、还有一些榨菜疙瘩,腊肉什么的。我问姥姥,为什么把食物挂起来呢?姥姥笑眯眯地答,是防老鼠的呀。
姥姥会用她的大锅台变化出各种美味。她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总是第一个起床,有时候我也会跟着她一块起床,村里的公鸡此起彼伏地打着长鸣,天空还是灰朦朦的。姥姥先干一些别的活,然后开始做一家人的早饭。
姥姥做早饭,一般用小灶台,小灶台没有风箱,姥姥烧了柴火煮白粥,有时是玉米糊糊。柴火快熄时,姥姥会扔进去几个红薯,余火烤的红薯特别香,外焦里嫩,剥开焦皮,香甜的味道直冲进鼻子里,面甜的沙瓤让你会忍不住大口大口地吃掉它。吃的太快了,要小心噎着的哦!
姥姥的午饭一般是各种面条,清汤面、卤面、焖面、炒面。最喜欢姥姥的手擀面,揉好的面团擀成大张薄面皮,折叠起来后,姥姥把它飞速地切成细条,抖散开来,下进滚开的水里,煮熟了后,姥姥会放进各种辅料。冬天里吃着热气腾腾的手擀面条,听着一家人七嘴八舌地聊天,真是安逸得很。
姥姥的晚饭会烙饼、捏窝窝头、贴锅贴、摊煎饼,煮一锅绿豆茶或红薯茶。就饭的菜也很朴素,有酱的小咸菜、炒的芝麻盐、腌的韭菜花,还有酸酸甜甜的醋蒜头,清脆爽口的萝卜丝等等,有时会做几个家常炒菜,都是些农家小菜。农忙时节,姥姥会炒几个硬菜给家里的男劳力们下酒。
姥姥年复一年地在她的大锅台上做馒头,做面条,做烙馍,熬粥,煮茶,炒菜,虽是家常便饭,却是人间美味。
怀念姥姥,怀念姥姥的大锅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