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过的飞快,转眼间孩子上高中了,小升初摇号的煎熬,中考前的煎熬,仿佛在昨天,实则已过了许久。变成一段平静的经历。分享给别人听,徜若他没有经历过,便不能体会,徜若是经历过,也是不一样的。孩子的成绩,择校的远近,师资,孩子的自律程度,抗压能力,分班情况,学校理念,学校管理严格与否,教学特色,学科设置,历年升学率。一一比较,一一思考,各种组合的考虑,在三斟酌,反复思虑。
好不容易上了高中,家长总算松了口气,好家伙,这又是另一段历程的开启,要不要选竞赛,选那一科,打电话咨询别人,上网搜要不要学竞赛,这家伙,一搜就更迷茫了,有建议让学的,曰:煅炼思维,得奖保送,强基计划优先录取;有建议不让学的,曰:得奖是少数,大部分是炮灰,陪跑的,还担搁时间,影响高考。家长然后又开始迷茫了,找几个关系较好,孩子学习程度差不多的,互相询问,彼此商讨。后来得出结论:上就上吧,不试试怎么知,阻止自己的不是远方的高山,是鞋里的沙子。
竞赛这件事不仅靠努力,更重要的是靠天赋和智商。新的矛盾又开始了,其实本就没有很大的期望,也就不谈什么失望,但还是禁不住又会交流到这件事上来,学的什么内容,学的怎么样,能不能听的懂,跟的上。不能让孩子有压力,又不能让孩子轻易放弃。其实孩子远比自己想象的强大,有勇气一直坚持着。
每每考试完三两家长都会交流孩子成绩,或进步,或退步。虽然不能唯成绩论,但也不能轻视成绩,成绩不能代表能力,但是可以有效检验学习方法,效率。没办法,考试成绩目前还是国家选拨人才,高校录取的主要方式。战略上藐视成绩,战术上重视成绩。
一学期结束了,又到了选科的日子,物化生,物化地,物化政,纯文的,文理结合的。选成绩组合高的?选喜欢的?以后上什么大学?就业方向?张雪峰的升学讲座几乎是天天看,不追星,不追剧,就追张雪峰讲升学,打开抖音,大数据推送的尽是升学的,卖书的,推课的。
陪读,不是简单的三餐四季,而是表面风清云淡,内心波澜壮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