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谧的夜,一弯弦月挂在半空。月辉若雾似纱,轻笼整个世界。及腰高的纤纤茅草在微风里婀娜起伏,占据整个视野。草地的西北角,是一片密密的树林,而东北角,则是一座入云的高山,半山腰上的斜出的一棵大树上,有朵大红花,一枝独秀,分外醒目。一位素衣妙龄少女,目光锁定那朵红艳,若隐若现地蜿蜒穿梭在草地里,凉风习习,拂起她的过腰长发。少女宛若仙子,走到山脚下便不见了。
这是我的一个梦,一个每年多次的梦,从N年前一直做到至今,非常清晰,从无改变。
俗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我却不以为然,因为我从来都没这样想过。在白天,我总是神游在白墙黛瓦间、幽长雨巷里。所以,在心底,我自认为这都是我前世的记忆。
我曾经在网上搜索过“周公解梦”,终是不得要领。好在此梦意境唯美,梦来梦醒皆心安,并无头昏脑胀之虞,便也不再想着去解梦。
只是,我常常恍惚于这个梦境里。直到我看到朱建军的新书《自知》,我才略有所悟。
《自知》是朱建军心理治疗书籍三部曲之一,他说自己在开始学习心理学时,对精神分析的理论极其感兴趣,对释梦技术更是兴趣盎然。
说起释梦,弗洛伊德与荣格是梦解析的开山鼻祖。
弗洛伊德认为:梦是潜意识欲望的满足,人在清醒的状态中可以有效地压抑潜意识,使那些违背道德习俗的欲望不能为所欲为。
荣格认为:在潜意识中,心灵是“活在我们心中的原始人”,有自己独特的认知与表达方式,让梦来揭示并来启发我们。
朱建军更加认同荣格,他说:梦与艺术家的形象思维、精神病人的思维、催眠状态下的心理活动一样,都是人格中的另一种认知方式的表现,是一种象征性的原始思维。梦同质于催眠状态下想象出来的意象,属于意象范畴。
那么,梦,意象,能带给我们什么领悟呢?请随我一起走进《自知》,走进朱建军所创建的人格意象对话艺术,去探秘意象世界,去了解我们自己。
一、新的认知——我们的世界处处是意象
有道是: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我们的生活,在任何领域,都免不了会有一地鸡毛。
当我们在现实生活里很难得到或者根本得不到自己渴望的某种事物时,往往会去幻想自己成功拥有,以慰藉自己心里深深的失落;
当我们遭受他人的打击报复却无力与之抗衡时,我们会在心里将对方绑上绞刑架,用意念与其针尖对麦芒;
当我们落单时,会感到不安感到害怕,找不到依靠的挫败情绪便会水漫金山;
当我们行差踏错时,便好像有一道严厉的目光在将自己生吞活剥;
当我们在情感里浮沉,情不知所以的时候,那种无助与失意足以让我们坠入万丈深渊:
文学人士构思精彩故事、艺术家丰富多彩的想象、我们做各种形式的梦;
声音听起来像鸟叫,东西吃着味同嚼蜡,某人瘦得像纸片人,你笑起来像天使……
如此各种,都是意象 !
正如心理学家朱建军所说:意象,就是指大脑对不在眼前的事物的形象的反映,也可以表示其他感觉的心理形象。
二、直入心灵:何以忧、何以惑、何以畏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出自《论语·子罕》,意思是说:有仁爱之心的人,不会有忧愁,他会用宽容来对待给他带来忧愁的人和事;有大智大慧的人,遇见有迷惑的事物,不解的地方,他会利用他的聪明才智去求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勇敢的人,面对强敌,是不会有所畏惧的,他会义无反顾的去迎接挑战。
是啊,当一个人有着一颗博爱之心,有着高远的人生智慧,有着勇敢坚强的意志,那么他就必然会具有良好的心理和精神状态,从而心底宽广、胸怀坦荡。
只是,我们却主动或被动地徘徊在烦忧迷惑与畏惧的泥淖里。因为,我们看不清眼前的世界,也不了解自己。
都说: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可事实并非如此,入骨的愁,贯穿了我的少年时代:求学路径的改弦易辙,让自己的求学生涯戛然而止,前途一片茫然。
都说:心若不动,风怎奈何;你若不伤,岁月无恙。可事实却是:心频动、情总伤。在颠沛流离中,在陈米糟糠的生活里,便渴望起采菊东墙古影青灯起来。然而,红尘难断,凡心顽劣、生活迷惑、岁月染恙。
都说: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却只有自己才知道,摔倒的经历而留下的伤疤,或许修饰了坚强,却也许只是给自己的懦弱轻笼了一层薄纱。
朱建军在《自知》里,用鲜明的事例,来充分地向我们说明,我们的生命其实也是一条河,这条河的流动与堵塞,预示着我们生命力的状态,当在顺利时表现出激情与快乐、在逆境中表现出顽强与坚韧,就是生命力顽强,反之,则是羸弱。而生命力不能正常释放,整个人就会陷入压抑与沉溺,就会意志消沉,没有活力。
朱建军结合自己的心理咨询经历,告诉我们,这种压抑与沉溺,就是心理的一个结,我们每个人心里,都有这样的结。心有千千结,说得就是心理的现实。所有小的心结在心理活动中,会同性相吸,从而形成一个越来越大的结,即情结。
情结,就是心理能量的郁结。人类共有的情结,便是本能。
所以,我们便不难理解,为什么有人那么的积极乐观,意气风发,而有的人却消极悲观,萎靡不振。
要改变压抑与沉溺,只有探秘自己的内心,找到自己的所求。
三、通过意象,让自己完美转身
要了解自己,我们就得走进意象世界,探秘自己的内心,找到自己内心真正的渴望,无论是生活感受,还是精神寄托。
你知道吗?诗仙李白的代表作《月下独酌》,堪称奇诗。诗中这句“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更是千古名句。有人说,他在这首诗里,充分地撕裂了自己,似乎分裂成两个李白,一个是孤独苦闷的,一个是豪迈豁达的。而他自己的情绪,一直挣扎在孤独与拒绝孤独之间,并在消极与积极间频繁切换。
想必,李白已然能够通过意象,看透自己的内心,并完满地让自己得到治愈。
在《自知》里,朱建军先生告诉我们,我们完全可以通过意象对话,给自己或来访者做心理咨询,简单地说,意象对话是一个心理学方法,就是通过做一些想象,好比是做一个白日梦般,用这个方法可以测出自己或来访者的心理,可以调节情绪,甚至可以改善性格。
朱建军告诉我们,在做意象对话时,可以辅助以一定的场景,比如一座房子、一条道路等等,房子在意象世界里代表人的内心世界,可以揭示人心理的基本状态。而且意象对话,虽然好比是在做一个游戏,却效果显著,许多的心理问题都是通过这个方法得到疏解的。
回到我自己的梦境,不难得出,半山腰上的那朵红艳,是我此生所求,而我是孤独的,在夜深人静的时候,面对自己内心的渴望,却是那么在茫然无助。
显然,寻求帮助,达成所愿,才能让我自己的生活变得圆满,我要做的,就是不断地修正自己,成为更好的自己。再也不能以漫不经心的态度,去过随遇而安的生活。
写在文末:
人类是群居群体,人与人之间无论是直接还是间接,都有一定的联系,谁都不可能独立存在。所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好坏以及拥有更好的人际关系,对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有无法忽视的影响。我们可以通过互访来增加相互理解,通过分享加深彼此的友谊。这里的互访与分享也是意象对话的方式,互访一般在关系好的朋友之间,分享可以在熟人之间。
不过,朱建军建议,如果关系比较差的话,不建议进行互访,因为这个游戏会把隐藏的矛盾表面化,也许会出现人际冲突。
朱建军先生创建的意象对话技术,是一种心理咨询与治疗的技术,最大的特点是心理咨询师与来访者一起使用意象,并靠这些意象的象征意义来进行交流,可以让咨询师直接进入受访者的潜意识区域或心理的深层,挖掘出受访者的心理障碍起源,从而对症下药,达到非常好的治疗效果。
朱建军说《自知》这书虽是一本学术著作,但在他的心目中,更像是他在神秘的“心灵”国度里探险过程的一本游记。
通读《自知》后,确实受益良多。在如今的快餐时代所以,我们听到的很扎心的一句话就是:我们的灵魂已经跟不上我们的踉跄脚步。所以,只有了解自己的心灵,让灵魂跟上脚步,自己才能身心合一,才能知道真正需要的到底是些什么,才能了解该执着什么该放下什么,从而给予自己一份轻松与充盈。
更多的精彩解读,都在《自知》里。如果我们正处于纠结烦忧,无法与自己或他人好好相处,不妏参详此书,通过这个意象对话技术,来给自己进行拆解,以了解并看清自己。掌握让自己变好的主控权。
(我是苹果微语,靠近你 、温暖我,若共鸣、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