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微博的都知道,前不久“山东king”火了。
热搜阅读1.7亿。
安迪·沃霍尔说这个年代,人人都能成名15分钟。
这位山东大兄弟,凭借60秒火了——
鹅……黑龙江女孩儿确实非常漂亮beautiful、attractive、sexual……非常漂亮非常性感我很直截了当。
如果你感觉到……欸?在现实我们聊得不错,愿意确定这个关系,你可以考虑consider把我带到加拿大和你一起生活。
60秒,微信语音的时常限制。
一秒不多,一秒不少,完成了自己的求偶宣言。
更相得益彰的,是King出现的群名字——
非诚勿扰。
一个充满年代感的名字。
国内电视相亲综艺节目初代目”大魔王“。
标志符号一说,记忆扑面而来。
一枚光头,主持人孟非。
一首听到就想扭动胯胯轴的BGM——
Can You Feel it!!!
到今年,《非诚勿扰》整整开播十年了。
围观别人相亲,实则在瞬息万变的婚恋市场检阅自己蜕变的隐秘碎片。
这十年,是中国人婚恋观搅动的十年。
看过了太多的别人的相亲后。
《非诚勿扰》怎样了?
我们怎样了?
01
没内味了
当年我们都以为。
相亲?这个老土的词,怎么配得上我们新一代的潮流青年。
然而2020,相亲没有被淘汰,反而刚需不减。
不然。
“相亲”一词的百度搜索指数不会骤涨。
珍爱网APP活跃人数也不会破千万,较同期增长39.3%。
尽管疫情期间出不了门,仍阻挡不了广大适婚青年对“云相亲”的热情和向往。
怎么办?
我们有同城约会的app,有明星示范的真人秀。
去年,向佐郭碧婷就是360度无死角,最“勤奋”的标兵。
再提《非诚勿扰》,估计不少人第一反应是:
这节目怎么还在呢?
再说,全室内,无明星,全靠说,有点土,还能看吗?
真实情况是,热搜上淡出,实力下沉。
被单身狗灌溉的“常青树”,仍有不少单身男女孜孜不倦报名,笃信这里能找到真爱。
依然有大批忠实粉丝十年如一日追看,特别是在疫情期间,更安之若素地打开遥控器。
十年了。
它也在变化。
“孟爷爷”孟非,看起来更年轻了。
白了,西服熨帖精致了。
时下滤镜让他一洗最初登台时扑面而来的“老干部”气质。
史上最“黄”阵容守住阵地。
制片人黄澜、演员黄磊,以及最有观众缘的党校女教授黄菡。
更从90后年轻观众拥趸的《奇葩说》里“挖墙脚”,请来“宇宙中心呼唤爱”的陈铭。
Title是“非诚合伙人”,接棒下个十年。
不但衬托着孟非的光头,更带来浓浓鸡汤味。
规则也进行了重新的包装。
从前,啪啪啪。(别瞎想)
两个动作:亮灯、熄灯。
现在,也玩“区块链”。
女嘉宾分为“观察区”和“心动区”。
灯也有大数据,“温度灯”表示心意指数。
女嘉宾很养眼,肤白貌美的标准,悉数登台。
特别节目是承上启下的主题,立体PPT的复盘。
有数据。
10年,755期节目,近10000名单身男女嘉宾,其中有190对左右真正走在了一起。
有不少走进婚姻,孩子都会打酱油。
最终不少人上节目的动机朴实无华,就是找个对象。
但最终牵手成功,成为漫漫人生路的插曲。
有很多人经常说
你们请的演员吧
你看他们还演生孩子
有案例。
节目邀请了之前几位有人气的男女嘉宾。
刘五朵女嘉宾,天生娃娃音,一发言让人头皮发麻。
上节目前没谈过恋爱,在台上站了挺长时间。
直到一位男生为她而来,放完短片后刘五朵直接爆灯。
能看出来,姑娘性格挺好的。
牵手成功后她说了段话:
不喜欢那种男生走了九十九步,然后女生再往前一步的感情。
我喜欢两人都共同往前走五十步的那种。
十周年她再次回到舞台。
嗯,没成。
目前仍然单身,仍然向往爱情。
澳门富二代骆琦。
家境好、学历高、气质佳,找不到对象就要回去继承亿万家产。
多次被选为心动女生。
直到最后一期骆琦选择了为她返场的男嘉宾,两人牵手成功离开了舞台。
最后也没成。
如今再上节目的骆琦已经为人母。
她对黄菡老师说她想开了。
毅然决然放弃掌管家族产业,带着自己的孩子每天周游世界。
有钱人的世界就是这么的枯燥无趣。
十年后的它,努力求新求变。
光头还在台上点评着,嘉宾还坐着支招、场内观众坐着捧场。
拿着遥控器的观众坐着kill time。
但,确实没有内味了。
那种心动瞬间,那种暗自打量的羞涩和激爽。
缺失的不仅仅是话题嘉宾、市场环境。
更重要的是,婚恋的刚需之下,“我们”变了。
02
「拜金女」们
2010年1月15日,《非诚勿扰》第一期在江苏卫视播出。
最初并不被看好,因为在它之前,已经有一档成功的婚恋节目。
名嘴汪涵起步之作,湖南卫视的《玫瑰之约》(1998年,2017年停播)。
但很快,《非诚勿扰》后来者居上,全国观众甚至未到婚恋适龄的学生党都会追看。
为什么?
与《玫瑰》相比,更“放任”,主持人去“红娘化”。
孟非定调:
我们只提供邂逅,不包办爱情。
什么意思?
有人找到真爱,锦上添花,是你的福分。
自己成全自己。
牵手失败,不了了之,也无需有精神负担。
因为这个舞台让给你,展示自己。
出位者甚至戏精,更享受过程。
本质上,《非诚勿扰》强调了“秀”的重要性。
围绕这个诉求,节目的形式感在当时的环境下也做到高分。
打破传统相亲节目男女平衡的势均力敌。
1v24。
24位经过挑选的单身女性在少女时代的歌声中鱼贯而出、气势如虹。
1位报名男嘉宾站在台上,接受来自众多女嘉宾的审视。
势能一下子拉开。
更玩味了“性别政治”的分寸感,试想一下,如果是24位男士挑1位女嘉宾,
搁在今天,恐怕会被喷“直男癌”。
无论是1还是24,无论主持人还是点评嘉宾都达成默契,给你戏份。
说话,表达。
前半程,选择权甚至话语权牢牢掌握在女嘉宾手中。
通过“爱之初体验”“爱之再判断”“爱之终决选”三部短片了解男嘉宾,并对其提问,以亮灯和灭灯方式来表达意向、决定去留。
显然是对男嘉宾自尊和心理素质的巨大考验。
如果撑过三部短片,场上依然有女嘉宾留灯。
权力发生发转。
男嘉宾可以留下两位心仪女生,灭掉其他灯,并请出开场时选出的心动女生。
提出问题进一步了解女生情况,然后做出选择。
坚持选择心动有可能被拒绝。
选择另外两个女生当中的一个,顺利牵手成功。
从相亲角度来说,这种互动显然不是最优。
凭三条短片就做出评判,显得粗浅而仓促;快速推进中男嘉宾的选择也欠考虑。
但从节目效果来看,《非诚勿扰》将相亲的戏剧性、娱乐性发挥到极致。
节奏快、悬念强、一波三折。
攫取注意力,锁住观众手中的遥控器。
但仅靠这些还不足以成就一部爆款。
还得出圈。
如何出圈?
制造热点话题。
播到第三期就占领各大头条,引爆全民讨论。
导火索是一位名叫马诺的女嘉宾。
节目中,男嘉宾问她“是否愿意一同骑单车”。
马诺说了那句流传至今的名句:
“我宁愿坐在宝马里哭,也不要坐在单车上笑。”
辣言辣语不止这些。
有位男嘉宾说到自己谈过七八个女朋友后,主持人问马诺:“这个数字和你比怎么样?”
马诺答:
“还没有我的零头多。”
她还透露自己有收集丁字裤的习惯。
很快遭到围攻。
甚至还有男嘉宾专门为她而来,来骂她。
骂到离场。
马诺的发言或许出格。
多年后马诺在网络上澄清,那并不是自己说辞,而是“节目效果”。
但相比马诺说了什么,更值得被讨论的,为什么她说的话当时让舆论炸锅了?
她言语背后的价值观也绝非个例。
经济快速发展、自我意识觉醒,年轻一代的婚恋观在新旧观念、男女立场的冲突中酝酿着嬗变。
《非诚勿扰》只是打开了舆论泄洪的闸门。
节目组鼓励女嘉宾在节目上大胆发表观点、言论。
在挑选女嘉宾时,除了考虑职业收入、兴趣爱好、长相身材、感情经历之外,很重要的一条标准:
善于表达和敢于表达者优先。
不成文的现象。
如同隔壁台的超女、快男,上星后的一两期就是当之无愧的跨圈经典,甚至被社会文化研究者聚焦。
千禧年的前10年,国内综艺节目确有“百花齐放”的先锋态势。
在“非诚勿扰”舞台上,前几期就为学者们、媒体以及全国观众端出“拜金女”的群像。
马诺是最著名的,但绝非孤例。
Sir还记得有江西女孩朱真芳。
在报名表上写着:我要做个富婆。
与前男女分手原因是:可能因为他没有钱。
还有孙雅莉。
22岁的少女成功牵手生活在北京的香港人。
但台下亲自爆料,两人并无联系,真正牵手的是另外一位男设计师。
2010年9月,男方与她谈婚论嫁,并赠予宝马一辆。
可是,不久男方悔婚,孙又拒绝归还宝马,于是两人扯到法庭上。
这些女孩被贴上一个高度提炼的“标签”,对于不少观众来说,无异于电影里妖冶的反派,“戏”在她们身上。
十年后,尘埃落定。
重新再看马诺、朱真芳、孙雅莉等人。
不难看出,她们又称为被标签异化的普通人,个人的命运变迁,无需扼腕叹息。
做个类比,欧美文学里的“女巫”、西游记里的“妖精”,本质上难道不就是人性欲望的具象化。
她们或许真的都“拜金”,但她们引发轩然大波的背后,“拜金”会不会已经成为“集体无意识”?
在《非诚勿扰》收视率高居不下的黄金几年。
类似的话题接踵而来,房价、异地恋、姐弟恋、妈宝男、出轨劈腿、婆媳关系、婚前性行为等,形形色色的奇葩人设、价值观统统出场。
于是。
《非诚勿扰》的边界被拓宽。
紧扣相亲但不局限相亲,讨论爱情但又不止于爱情。
更像一支浓缩现代社会价值,折射年轻人婚恋观的万花筒。
03
十年实验
《非诚勿扰》十年,年轻人婚恋中最直观的矛盾和焦点是什么?
仅从节目观察,不能免俗,一个字:
钱。
经济条件被掰开了摆在台面上,成为重要甚至首要考量。
孟非在某期节目中说过一个观察。
过去,一些看重物质的女孩的问题是:你有房吗?你有车吗?
如今变本加厉,张口就问:
你的房在哪儿
你的车什么牌子
有一期节目,男嘉宾是一位26岁的文员。
长得一表人才,就是收入不高,月薪三千。
三轮下来,灯灭了不少。
最后留灯的女嘉宾提出问题,扎心一击:
您介意26岁的您养着我吗?
我现在每个月的花销很大
我的房租一个月要6800
男嘉宾语塞。
女嘉宾灯灭。
节目像放大镜,被高度凸显的“拜金”倾向,来源于真实的社会生活。
有个特别的例外,Sir印象深刻。
一位叫崔峰铭的陕北小伙儿,14年上的节目。
条件普通,长相平平,接二连三被灭灯。
谁知道一首秦腔,把一位来自白俄罗斯的美女嘉宾唱得花枝乱颤。
留灯最后,牵手成功。
小伙子手舞足蹈。
当时许多中国光棍都惊呆了,看到希望:
原来外国妹子找对象,不看车也不看房。
两种找对象的态度,不存在优劣之分。
看重经济条件没错。
但感情才是一段关系的核心。
孟非在节目中不止一次批评这种本末倒置。
就在2019年的一期,有位女嘉宾提到房子问题,说:“男人如何证明爱她?去买一套房就能证明爱她!”
孟非反问:“那么女人如何证明你爱这个男人呢?”
女嘉宾:“生宝宝。”
孟非听后明显不耐烦。
“你看说的是不是像买卖,这么是买卖,那么我们按照买卖规则来,谁先?话题就此打住!
你们提了那么多要求,唯独没有提出的是感情!难道两个人在一起不是因为感情在一起的么?”
《非诚勿扰》没有沦为秀下限的三俗节目。
因为有控场的主持人孟非。
新闻评论员出身,孟非善于从嘉宾的观点提炼出问题、取向。
然后经由自己的价值判断后予以评价和规正。
努力守住他坚信的底线:爱情可以很简单,越简单越好。
有位女嘉宾对自己未来理想伴侣的愿景是这样的:
要么是能被自己当儿子的男生,要么是能把自己当女儿的男人。
孟非告诉她:
这是极其可怕的想法。
在两性关系中,在性格上,交流方式上都要树立起一个独立女性、平等的姿态。
无论过高过低都不是平等的。
还有位男嘉宾动不动就要找灵魂伴侣。
孟非笑说:
我们在表述一个我们追求的时候特别恰如其分的一个表述,可能会帮助我们更好地被理解。
没个30年真不敢说灵魂。
不难看出,不少男女嘉宾口若悬河、振振有词,都有自己的理论、话语体系。
看似独立、自由?
但本质上,却离独立、自由相去甚远。
被改写的情感基因,被扭曲的性别观念,以及被修饰的欲望主张。
老辣的孟非一针见血、一目了然 。
他主动承担一个责任:
哪怕我不能改变气候,并且恪守尊重表达的节目设定。
但至少我的点评也是多元声音,自由表达的一部分。
就是:
理解主流,尊重少数,宽容个别。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倡导人格独立、平等。
而追看这档节目的粉丝、忠实观众们。
浅显得看,固然得到了被娱乐的快感,有些场面的争执、尴尬、不可思议,还确实蛮喜剧的。
但十年下来,Sir又以为这档节目还提供了一场旷日持久的社会实验:
你对嘉宾的喜好,难道不就是内心深处侧面的自己,已经站在“选与被选”的舞台上。
很多问题,观众都在参与同题作文。
宝马与自行车,哭与笑,选哪一个?
房子车子票子,还有这个人,你怎么排?
相亲的过程重要,还是只看结果?
缺钱与缺爱,谁更要命?
眼前的TA,有没有提前幻化成生孩子的合作对象?
……
十年了。
年轻人最常挂最爱挂嘴边的一句话:
再也不相信爱情。
但大多数人都是口是心非。
热搜的民生话题,敢说一半以上都与婚恋有关。
而明星的八卦,90%都是大众情感问题的投射。
“我们”从未停止对爱情的向往。
但这个时代,又加深了我们对爱情的踟蹰。
年轻人更吝啬于付出试错成本,更难去接近、理解、迁就另一个人。
为偶像剧中的主角哭一百遍,吃下一百颗钦定CP发的糖心花怒放,用放大镜检视艺人恋情中的每个问题,大骂一百次渣男。
但也不愿意自己去试一次。
重新再看这档“居然还活着”的古早综艺,它已经从年轻人的话题中心远离。
比起“怎样找对象”的疑问。
网络上音量更大的,是那些反问句式——
“牵了手又能走多久?”
“一个人又怎么样?”
推开婚姻之门的那一刻,不再是期待与兴奋的所在。
那么《非诚勿扰》再新颖的游戏环节,再另类的男女嘉宾,一切竞逐都失去了标的物,变成了不知所谓的过家家。
观众们的内心不过是:
红尘滚滚,所来何事?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