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美国总统,“偷走”了中国最大的煤矿

题图

提到美国第31任总统赫尔伯特·胡佛,可能大多数人都会觉得有些陌生。这很正常,因为他是美国历史上少数没有能够连任的总统。而且,正是在他的任期内,爆发了1929-1933年经济危机。这是人类历史上影响最深远的一次经济危机,以至于被直接命名为“大萧条”(The Great Depression),胡佛也由于应对不力而被认为是美国历史上最糟糕的总统之一。

△图1:“大萧条”下的众生相。左图是求职的失业者,他们胸口的牌子上写着Wanted a decent job(想要一份体面的工作)。右图是排队领取救济食物的失业者,玻璃上写着Free soup(免费汤供应点)。“大萧条”是人类历史上影响最深远的一次经济危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与之有着直接的关系

不过,今天,我想讲的是胡佛早年间在中国的一段经历,确切地说,是他通过欺诈手段取得“洋务运动”的标志性成果、清末中国最大的煤矿企业——开平煤矿所有权的故事。

1

1876年的清朝,一派“中兴”景象。一方面,南方的太平天国早已平定,北方的捻军也被镇压。左宗棠誓师西征,着手收复新疆。此外,郭嵩焘作为首任驻外使节前往英国赴任,标志着清廷与西方列强之间的关系逐步规范化、可预期。由此,中国获得了一个相对和平的内外发展环境。

△图2:郭嵩焘,早期“湘军”的创建者之一,与“湘系”官僚集团的两位灵魂人物曾国藩、左宗棠都是儿女亲家。1876年,出任驻英公使,1878年,兼任驻法公使,成为中国首位驻外使节。郭嵩焘是“洋务派”的重要成员,任职期间,积极推动对英军购,北洋水师的不少战舰都是由他出面向英国订购的

另一方面,李鸿章、左宗棠、刘坤一、丁日昌等“湘淮系”出身的地方督抚推动“洋务运动”,创建了江南制造局、天津机器局等近代军工企业,轮船招商局、上海电报局等近代民用企业,以及福州船政学堂、上海机械学堂等近代新式学堂,“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成效逐渐显现。

△图3:江南制造局的火炮车间,可以看到即将完工的要塞炮。江南制造局是“洋务派”创建的规模最大的近代军工企业,从晚清到民国,都始终是中国最重要的军工企业之一。抗战爆发后,江南制造局的一部分内迁至重庆,为抗战提供了重要的物质支撑。今天的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下属的江南造船厂的前身其实就是江南制造局,我们的“福建号”航母就是江南造船厂建造的。可以说,160年后的今天,江南制造局依然在为中国的国防事业做着贡献

不过,江南制造局的机器也好,轮船招商局的轮船也罢,都以蒸汽机为动力,而蒸汽机是要烧煤的。但是,当时的中国,还没有建立起近代煤炭工业,优质动力煤供不应求,因此,每年都要花费巨资从海外进口。

于是,1876年11月,时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委派时任轮船招商局总办唐廷枢(唐廷枢的名气不如盛宣怀大,但是他对中国近代化的贡献绝不逊于盛宣怀,中国近代经济史上的很多个“第一”都是由他开创的,将来,我们专门写一篇文章来聊聊他)筹建矿务局。计划仿效轮船招商局的“官督商办”模式,吸收民间资本,引入西方技术,在煤炭资源丰富的河北唐山一带建立近代煤矿企业。

△图4:位于上海外滩9号的原轮船招商局总部大楼。船招商局是“洋务派”创建的最为成功的近代民用企业。今天的招商局集团有限公司,其前身就是轮船招商局。可以说,轮船招商局是中国民族工商业的先驱,也是中国民族企业百年历程的缩影


2

接到委派后,唐廷枢不辞辛苦,立即率领雇佣来的英国技术专家前往河北唐山一带进行实地勘测并规划未来的运煤路线。最终,唐廷枢向李鸿章提交了一份详尽的考察报告,对开平煤矿未来的市场前景和发展方向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图5:唐廷枢和他的开平矿务局技术团队,前排中间的老者为“中国近代工业化先驱”唐廷枢

1877年10月,唐廷枢拟定《开平矿务局招商章程》十二条,明确规定企业性质为“官督商办”,预计招股80万两,分作8000股。当时,招股集资还属于新鲜事,国内的达官富商们虽然有能力参股,但是仍持观望态度。于是,唐廷枢利用自己在上海、天津商界的声望,发动亲朋故旧积极参股,不久之后,就筹得7000股,已经基本能够满足启动需要。

1878年7月,开平矿务局在唐山开平正式成立,唐廷枢任总办。1881年10月,开平煤矿正式投产。1882年,产量达到3.8万吨。1889年,产量达到24.7万吨。1898年,产量达到73万吨。

△图6:“洋务运动”的标志性成果、清末中国最大的煤矿企业——开平煤矿

唐廷枢深知,开平煤矿最大的制约因素是运输条件。因此,1881年6月,唐廷枢在李鸿章的支持下,顶着顽固派官僚的极力反对,修建了唐山至胥各庄的唐胥铁路,初步解决了煤炭运输问题。1887年,唐胥铁路延伸至阎庄。1888年,唐胥铁路又延伸至天津。1889年,开平矿务局开始组建专门的运煤船队。1894年,开平矿务局的运煤船增至4艘,并且在塘沽、天津、上海、牛庄等港口设立了专用码头,实现了海陆联运。

△图7:1888年8月,唐胥铁路延伸至天津。同年10月,时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率领属下官员乘坐“总督铁路视察专用列车”前往出席剪彩仪式

开平煤矿所产的煤炭不仅能够供应轮船招商局、天津机器局等中国企业,而且大量外销至南洋地区,获利丰厚,成为“洋务运动”中创办的最成功的矿业企业。

3

1892年10月,被誉为“中国近代工业化先驱”的唐廷枢在天津病逝,李鸿章亲自为他主持葬礼,西方列强驻天津领事馆也都降半旗,向这位著名的实业家、慈善家致哀。

△图8:西方列强驻天津领事馆降半旗向唐廷枢致哀,唐山人民更没有忘记这位“城市之父”,这是开滦国家矿山公园里的唐廷枢及其助手金达的雕像。克劳德·威廉·金达是英国铁路工程师,他于1878年来到唐山,担任开平矿务局工程师。1883年,担任开平矿务局总工程师。此后,协助唐廷枢设计修建唐胥铁路。金达担任开平矿务局总工程师长达三十年,为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唐廷枢去世之后,张翼接任开平矿务局督办。张翼是八旗子弟出身,被醇亲王奕譞看中,成为奕譞的侍从,后来,在奕譞的栽培下,逐步走上仕途。客观地讲,在基层任职期间,张翼也做出过一些成绩。但是,本质上说,张翼仍然是一个既无国际视野、也无专业知识的封建官僚。在他担任督办期间,开平矿务局逐渐“衙门化”,陷入管理混乱、冗员充斥的状况。

△图9:醇亲王爱新觉罗·奕譞,光绪皇帝的生父。“甲申易枢”之后,成为军机处的实际掌权者。1885年起,担任海军衙门总理大臣,在他的支持下,李鸿章将北洋水师打造成为“亚洲第一、世界第八”的近代海军舰队

1897年,开平矿务局筹划扩建秦皇岛海运码头。但是,张翼毕竟不是唐廷枢,在商界没什么影响力,自然也无法从国内商界筹集到扩建所需的资金。于是,他将目光转向了外国资本。他通过时任天津海关税务司、英国籍德国人德璀琳,以开平矿务局在天津、上海等地的码头、货栈作为抵押,分别向德国德华银行、英国墨林公司借款45万两、140万两。

△图10:天津海关税务司德璀琳,虽然不及海关总税务司罗伯特·赫德有名,但也算是影响19世纪后期中国外交事业和天津城市建设的关键人物

开平矿务局优质的资源和丰厚的利润早就令西方列强垂涎不已,为了不让它们染指开平矿务局,唐廷枢生前坚决不向外国资本借款。而张翼此举,为后来开平煤矿所有权的丧失埋下了隐患。

4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1874年,胡佛出生于美国衣阿华州的一个铁匠家庭,由于自幼父母双亡,由伯父抚养长大。生活的磨难,让胡佛非常勤勉,白天,在伯父的公司打杂,晚上,去镇上的夜校读书。1891年,胡佛考入斯坦福大学地质学专业。在这里,他遇到了未来的妻子卢·亨利。

△图11:1岁时的胡佛。胡佛6岁丧父,10岁丧母,靠着伯父和舅舅的接济艰难维生。或许,正是这样的童年经历让他对于金钱非常渴求,并且愿意为了金钱不择手段

1895年,胡佛大学毕业,但是,一直没能找到理想的工作,先是在加州的一座金矿当矿工,后来又进入路易斯·加恩的工程公司当打字员。1897年,胡佛终于迎来了命运的转机。这一年,加恩的合作伙伴墨林公司提出,请他帮忙在美国寻找一名年龄在35周岁以上、具有丰富采矿经验的工程师去澳大利亚的矿井担任技术顾问。

墨林公司是当时国际知名的矿业“巨头”,虽然年龄、经验都不符合条件,但是胡佛还是不愿放弃这个宝贵的机会,他提前蓄起胡须,又将年龄从23岁虚报为36岁,还将不到两年的矿工经历谎称为多年的工程师经验,最终获得了这份工作。

在澳大利亚期间,胡佛的勤勉再次为他赢得了事业上的机会,他骑着骆驼,走遍了澳大利亚中西部广袤无垠的荒原,勘探到了后来被称为“戈瓦利亚之子”的金矿。这座金矿为墨林公司带来了6500万美元的收入,胡佛也因此受到了墨林公司管理层的青睐。

△图12:澳大利亚“戈瓦利亚之子”金矿,直到今天,还在出产黄金


5

1898年,墨林公司管理层得知,清廷计划兴办矿业,需要聘请外国技术顾问。于是,决定派遣胡佛前往。1899年2月,胡佛在与女友亨利火速成婚之后,带着妻子赶往中国。他明面上的身份是张翼的技术顾问,任务是协助张翼勘探矿藏。暗地里的身份则是墨林公司驻天津办事处负责人,任务是为墨林公司侵吞开平矿务局充当“内应”。

1899年3月,胡佛夫妇抵达天津,为了尽快适应在中国的生活,他们请了一位中文教师,每天不间断地学习中文,还分别为自己取了一个中文名字——胡华、胡潞。

△图13:1899年的胡佛,此时,他和妻子刚刚抵达天津,正在努力学习中文

此后,在协助张翼勘探矿藏的过程中,胡佛利用技术顾问的身份,对开平矿务局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调查,搜集、掌握了许多关于开平矿务局生产经营的情报,撰写了一份《开平矿务局报告》交给墨林公司。在报告中,胡佛详细分析了开平煤矿的煤炭储量、煤层分布、开采成本、运输情况、市场情况、盈利情况。正是这份报告进一步坚定了墨林公司侵吞开平矿务局的决心。

6

胡佛的机会很快就来了。1900年6月,“庚子国难”爆发,八国联军大举进攻天津。为了躲避战火,张翼拖家带口来到他位于租界的一处房产暂住。算上家眷、仆役以及来投奔他的亲戚、朋友,足有300多人。

△图14:1900年,“庚子国难”爆发,八国联军攻入天津

张翼是八旗子弟出身,虽然不像那些不成器的八旗子弟一样终日提笼架鸟、游手好闲,但也有个养鸽子的爱好。本来张翼家中聚集着300多人就让租界当局心存提防,再看着一群鸽子每天飞进飞出,租界当局更是心生疑窦,怀疑张翼在通过信鸽向周边的义和团提供租界内的情报,于是,将他逮捕入狱,并威胁说要处决他。

就在张翼惊魂未定之际,前面提到过的时任天津海关税务司、英国籍德国人德璀琳前来探视他。德璀琳表示,自己可以利用在租界当局的人脉为张翼周旋,确保张翼无罪释放。同时,德璀琳告诉张翼,俄国军队已经占领了开平煤矿,计划据为己有。要想保住开平煤矿,只有一个办法,就是把开平矿务局改组为中外合办企业,以求得英国的庇护。

△图15:光绪乙未年(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的开平矿务局股票,此时,开平煤矿的所有权尚未易手

此时的张翼,早已吓得六神无主,对德璀琳自然是言听计从。德璀琳又提出,“名不正则言不顺”,张翼最好给自己一个名分,自己才能代表开平矿务局去谈判。张翼随即按照德璀琳的意见,出具了一份“保矿手据”,声明“委派德璀琳为开平煤矿公司经纪产业、综理事宜之总办,并予以便宜行事之权。听凭用其所筹最善之法,以保全矿产股东利益”。

7

1900年7月,德璀琳以开平矿务局“总代理”的身份与胡佛签订出售协议,以8英镑的“白菜价”,将开平矿务局所属的煤矿、码头、铁路、机器出售给墨林公司。由于八国联军当局对战争爆发以后签署的任何法律文件均不予承认,为了确保这份出售协议有效,胡佛和德璀琳还倒填日期,将签约日期写成同年5月。

同年10月,胡佛拿着这份出售协议来到墨林公司位于伦敦的总部,墨林公司管理层当即奖励给他5000美元。同年12月,新的中外合办企业开平矿务有限公司在伦敦注册成立。

△图16:1912年的开平矿务有限公司股票,此时,开平煤矿的所有权早已被胡佛和德璀琳联手骗取

但是,墨林公司的律师们发现,这份出售协议上只有“总代理”德璀琳的签字,而没有督办张翼的签字,法律效力比较有限。于是,胡佛和德璀琳又将出售协议中的“出售”改为“移交”,故意模糊处理,然后作为出售协议的补充协议,要求张翼签字。

看到补充协议之后,张翼大惊失色,害怕担上“卖国”的罪名,拒不签字。于是,胡佛和德璀琳对张翼威逼利诱,先说“如果你不签字,各国公使就要联合起来到北京告状,让你身败名裂”,又说“只要你肯签字,就让你担任开平矿务有限公司的终身督办,还付给你5万英镑的酬金”。

最后,胡佛和德璀琳让了一步,拟定了一份新的补充协议,改“出售”为“增资”,规定开平矿务有限公司的资本定为100万英镑,分为100万股,其中37.5万股归原中国股东所有,其余62.5万股归新英国股东所有,企业性质为中外合办。

表面上看,这份补充协议宣称“企业性质为中外合办”,在股权结构上,也照顾到了原中国股东的经济利益。其实,胡佛和德璀琳从未想过真正履行它,只是把它作为诱骗张翼在出售协议上签字的手段。

1901年2月,张翼与胡佛和德璀琳在出售协议和补充协议上签字。不久之后,胡佛又以“维护治安”的名义邀请英国军队进驻开平矿务局,此后,英国国旗一直和大清龙旗同时飘扬在开平矿务局上空。

△图17:大清黄龙旗。起初,黄龙旗为三角形(上图),并非正式国旗,只有官船悬挂,用于区分外国船只。1888年,改为长方形(下图),成为正式国旗。北洋水师悬挂的就是黄龙旗,因此,也被时人称为“龙旗舰队”

为了对清廷有所交待,张翼上奏解释说,八国联军当局原本计划将开平矿务局据为己有,自己为了保住开平矿务局的所有权,不得不将开平矿务局改组为中外合办企业,以获得英国的庇护。此时的清廷忙于收拾“庚子国难”的残局,对张翼的奏报并未在意。

8

1901年11月,时任滦州知州叶溶光在辖区内例行巡视,经过开平矿务局时,突然发现本该迎风招展的大清龙旗竟然不见了,只剩下英国国旗还在高高飘扬。叶溶光敏锐地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他立即上报时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袁世凯,袁世凯则立即向英国领事提出交涉。

△图18:袁世凯无疑是清末民初最具历史争议的政治人物。他曾经担任地方督抚,也曾经负责编练新军;他是清末新政的推动者,也是戊戌变法的镇压者。他是清廷信赖的国之柱石,也是清帝逊位的掘墓之人;他是中华民国的大功臣,也是洪宪帝制的总导演。在袁世凯的身上,既有主张变革的一面,也有因循守旧的一面,既有开明主义的一面,也有威权主义的一面。因此,想要对袁世凯做出一个客观的评价,并非易事。或许,曹操在《让县自明本志令》中“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有几人称帝,几人称王?”的自我评价同样适用于袁世凯

英国领事的回复让袁世凯大吃一惊,对方表示,“开平矿务有限公司已经卖给英国,自然不能再挂大清龙旗”。不久之后,袁世凯见到了张翼出具的“保矿手据”以及签署的几份协议,这件事情才大白于天下。

了解清楚事情原委的袁世凯怒火中烧,先后三次上疏参奏张翼。他在奏折中说,“张翼当日不过一局员,而胡佛者一外国之商旅耳。以国家之土地产业,如听其私相授受,而朝廷无如之何,则群起效尤,尚复何所顾忌?不特为环球所希闻,抑且为万邦所腾笑”。清廷也感到此事过于荒唐、有辱国体,饬令张翼务必“废除与英商合约,收回开平矿权”。

1905年1月,张翼带领著名学者严复(对,就是那位著名的思想家、法学家、教育家、翻译家,《天演论》的译者)来到伦敦,和德璀琳、胡佛、墨林公司对簿公堂。虽然严复竭尽所能向法庭申辩,但是,德璀琳、胡佛、墨林公司手握张翼出具的“保矿手据”以及签署的几份协议,优势明显。几次庭审之后,法庭最终宣布张翼败诉,至此,“洋务运动”的标志性成果、清末中国最大的煤矿企业——开平矿务局的所有权彻底落入西方列强之手。

△图19:严复和他翻译的《天演论》。侯官是地名(严复的籍贯,福州府下辖县),几道是严复的字,托马斯·亨利·赫胥黎是英国博物学家、《天演论》的作者,被誉为“达尔文的坚定追随者”。严复原本是马尾船政学堂的学生,与刘步蟾、林泰曾、叶祖珪、邓世昌等北洋水师将领都是同学,后来,又留学于英国格林威治皇家海军学院。甲午战败之后,他翻译《天演论》、创办《国闻报》,积极宣传维新变法。值得一提的是,他还是大清国歌《巩金瓯》的词作者,以及翻译领域的“信、达、雅”标准的提出者


9

袁世凯毕竟是一代枭雄,眼见无法通过法律手段收回开平矿务局,很快就想出一个看上去颇有些“无赖”的办法。1905年,他命令自己的心腹、著名实业家周学熙在开平煤矿附近创办了滦州煤矿。

△图20:周学熙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实业家,也是袁世凯推行“新政”的得力干将,是启新洋灰公司、华新纺织公司、耀华玻璃公司、中国实业银行等民族工商业企业的创办人,与南方实业家张謇齐名,有“南张北周”之说,曾任北洋政府财政总长

一方面,滦州煤矿与开平煤矿同属一条矿脉,滦州煤矿多开采一些,就等于开平煤矿少开采一些。另一方面,滦州煤矿可以通过“价格战”的方式打压开平煤矿,最终迫使开平煤矿的经营难以为继,然后再伺机将其收回。

周学熙也不负众望,滦州煤矿于1908年正式投产,很快就占据了价格优势。此后,滦州煤矿的“价格战”打得开平煤矿一直喘不过来气。

△图21:周学熙在袁世凯的支持下创办的滦州煤矿,通过“价格战”的方式,一度打得开平煤矿难以为继

无奈之下,开平矿务有限公司一度邀请周学熙展开谈判,希望将开平煤矿与滦州煤矿合并,成立中英开滦矿务有限公司。在当时的条件下,中英开滦矿务有限公司一定是由中方主导的,等于中方间接收回了开平矿务局的所有权。

就在双方即将签约之际,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革命之火呈现燎原之势,迅速席卷全国。滦州煤矿的股东们担心战乱引发西方列强干预,导致滦州煤矿重蹈开平煤矿覆辙,要求周学熙马上签约。

于是,攻守易位,开平矿务有限公司掌握了谈判的主动权。同年11月,开平矿务有限公司与滦州煤矿签署合并协议,成立中英开滦矿务有限公司,股权方面,中英双方各占一半,利润方面,英方占六成,中方占四成,管理大权继续由英方把持。

△图22:位于天津泰安道5号的原中英开滦矿务有限公司总部大楼


10

1913年,胡佛带着从中国攫取的巨额财富回到美国,他以这些财产作为资本,逐步进入政坛,先后担任粮食总署署长、商务部长。1928年,胡佛代表共和党参加总统大选,他的竞选口号是“让每一个美国家庭锅里炖着一只鸡,车库里停着一辆汽车”。

△图23:1928年,胡佛代表共和党参加总统大选

靠着前任“柯立芝繁荣”的余荫,1929年3月,胡佛成功当选美国第31任总统。然而,半年之后,“大萧条”爆发,不仅“让每一个美国家庭锅里炖着一只鸡,车库里停着一辆汽车”的竞选口号没有兑现,还由于应对不力变得声名狼藉。在1932年的总统大选中,胡佛被主打“新政”的民主党候选人富兰克林·罗斯福击败,成为美国历史上少数没有能够连任的总统。

△图24:富兰克林·罗斯福,这位带领美国人民走出“大萧条”的低谷、打赢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总统正在进行他著名的“炉边谈话”,他那句著名的“The only thing we have to fear is fear itself(我们唯一需要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曾经激励了无数的人

内政方面毫无建树,外交方面同样进退失据,由于坚持“孤立主义”立场,加之奉行“离岸制衡”策略,在任期内,胡佛通过“杨格计划”降低德国的赔款责任、取消德国的经济限制,并且放任德国的再军事化,纵容日本对中国东北的入侵,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图25:德意日法西斯的崛起,当然有着复杂的时代背景,但是,英法美等国的“绥靖政策”无疑也是重要的推动因素

至于开滦煤矿,此后,从北洋政府时期到南京政府时期,都一直掌握在英国人手中。抗日战争期间,还曾落入日本人手中。直到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才收回了开滦煤矿。此时,距离胡佛和德璀琳通过欺诈手段取得开平煤矿所有权已经过去个世纪了。

△图26:今天的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依然是国家重要的大型能源集团



【参考文献】

[1] 张爱东.评庚子之乱中开平矿务局的危机应对[J].清史研究.2017,(02):130-143.

[2] 赵彤.导致开平矿权丧失的三份契约[J].档案天地.2015,(10):23-24.

[3] 王天根.面子与法理:中英开平矿权纠纷及赴英诉讼[J].史学月刊.2014,(12):38-49.

[4] 秦秀梅.“开平”被卖:晚清的国资流失大案[J].国企.2011,(06):122-125.

[5] 雷家琼.美国前总统胡佛的一段中国经历[J].国际人才交流.2009,(04):36-37.

注1:题图及文中插图均检索自必应图片、百度图片,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注2:请您帮忙点亮右下角的“赞”和“在看”,如果方便的话,请将文章转发到微信朋友圈,这对我非常重要,谢谢。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6,470评论 6 501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2,393评论 3 392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2,577评论 0 353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8,176评论 1 292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7,189评论 6 38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1,155评论 1 299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40,041评论 3 418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903评论 0 274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5,319评论 1 31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539评论 2 332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703评论 1 348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5,417评论 5 343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1,013评论 3 325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664评论 0 22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818评论 1 269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711评论 2 368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601评论 2 353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