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假期过半,《羞羞的铁拳》票房一骑绝尘。
平心而论,能杀入这个档期的电影基本上质量都值得一看,包括之前撤档的《心理罪》和《芳华》看上去成色也不错。
但在成龙和刘德华两大传统巨星的夹击下,开心麻花能取得这样的成绩,我还是有点小惊讶。
话剧改编电影如果说放在前两年还算是一个小话题,到2017已经没什么新鲜。
就“开心麻花”本土团队出品就有《夏洛特烦恼》和《驴得水》两部,对于如何将舞台搬上大银幕,他们是最有经验的团队之一了。
话剧改编电影有一个好处,就是本子过硬。
无论是笑点还是泪点经历了几年时间几百场演出上百万人的检验和打磨,再拿出来,那就是千锤百炼的效果,想不好看都难,所以基本上从剧本角度来讲,口碑都不错。
在苛刻的豆瓣平台,“开心麻花”出品的三部均突破了7的高分,而《驴得水》甚至一直稳定维持在8.3分,成为2016年豆瓣分数最高的国产影片。
不过票房倒是完全反过来。
最高分的《驴得水》在猫眼单周排片几乎全垒打保护的情况下依然苦哈哈的只刚刚过亿,而喜剧的两部一部收了14亿,《羞羞的铁拳》预测已经逼近20亿。
反倒是被誉为近五年“成龙”&“王晶”最好作品的两部,《英伦对决》和《追龙》,上座率都不算很好。一个是讲暗黑政治的内涵片,一个则是影射当年的黑帮香港。
跳脱出传统的动作或者喜剧,口碑的优秀并没有作用于票房,归结到根本还是节奏有点闷。
看起来,这个国庆档,大家只想笑一笑。《羞羞的铁拳》无疑是一部特别成功的商业喜剧。
他几乎具备了所有被观众喜爱的特质——
1. 笑点多而密集平均40s一次。
2. 笑点囊括大江南北,不靠一地方言。
3. 笑点接地气但是不低俗不冷幽默。
如果说还有什么大的让我特别尴尬到出戏的地方,挑挑拣拣可能只有话剧改编的老问题,就是不真实,太夸张,没有电影应有的代入感。
不过喜剧嘛,这都不是大事儿。
情节巨简单和庸俗了:
男主拳击手艾迪生和女主记者马小因意外互换了身体,两人从看不对眼到互相理解到最后相爱,一起打败反派,洗刷冤屈励志大圆满的故事。
可以说,从片头刚出来你就知道结尾。
但为什么还是很有趣?
首先,同样是“互换身体”的这个梗,但他们在人设上就很不一样。
男的本应该是拳击手刚硬不屈,但日常表现有的时候带点怂软;女的本应该是知性大方的记者,但追赶起新闻的时候浑身上下都是“汉子气”。
在前期没有过多铺垫的前提下进行互换,并没带来太大的违和感,豪爽的马丽和娘娘的艾伦几乎让你一秒钟直接入戏。
这样的人设让剧情有了更多的可能性。比如马小的艾迪生可以选择在台上一秒认输上吊“自杀”,艾迪生的马小也能直播“铁锅炖自己”。
除了最常见的从身体结构上的互换调侃造成的笑点以外,俩人在互贫互侃,互相为了给对方添堵,一再做“出格”的事儿,是通过情节推动的极具戏剧感的幽默。
其次,在梗的设置上,电影既没打高大上的内涵幽默又没走下三流的低俗,把度控制在一个合适的范围内。
尤其是在艾迪生和马小“上山学武”的一段,特别有当年港式喜剧常见的“反转式”笑点。除了在造型上做的杀马特,重点还是放在“不停打脸”上。
前一秒还自吹自擂,武功高到能够轻松把广告贴在高速路行驶的汽车上,后一秒就直接破功,干脆被汽车碾压。
前一秒还说展示“一阳指和狮吼功合并的绝学”,后一秒就变成了玩笑式的挑衅动作。
笑点不新鲜,但不用动脑子。
最后,相比《夏洛特烦恼》抖语言包袱,《羞羞的铁拳》则在肢体动作上发挥到了极致。
每个演员无论从面部表情还是行为举止上都堪称“戏精”无误,哪怕一个背景板都要给自己“加戏”。是属于越看越好笑的那种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