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次领到这本书,看到名字,瞬间感觉很高大上,也感觉非常神秘。前几天,只是随便翻了翻,便没有多大兴趣了,也不知道是太累了还是别的原因,每次哄完孩子睡觉后拿起书本想认真看一会,但一连几天,看着看着便睡着了!醒来又感觉特别愧疚,今夜,我在看书前特意去洗了一把脸,并告诉自己无论如何要写出点什么,于是便有了现在坐在电脑前敲打键盘的一幕。
作者说:“道德是最高目的,让儿童在道德学习中站立起来。”说实话,对于“道德”一词,我觉得这个命题太大了,怕自己的一些愚见亵渎了文中的思想。反反复复看了好几页,愣是不敢下笔,无奈只能跳读!先选一些自己感兴趣的、通俗易懂的内容来看。
本书第四辑《从爱和尊重开始》,第三点讲:师爱,超越母爱的教育爱。
1教师的爱应该具有母爱的特性:是学生就得爱。
母爱是给予性的,是不求回报的,用流行的话说就是“因为爱所以爱”,爱本身就是目的。教师对学生的爱不需要理由,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爱学生,不求学生回报。甚至不求学生感激。但我们却又很难做到爱我们的每一个学生,让一些学生对爱的期盼与渴求得不到满足。特别是对于农村留守儿童,她们心底对爱的渴望更加强烈,老师的微小善举对于她们就是莫大的幸福,小到一颗糖,足以让她们开心好几天。我们有什么理由不能多爱她们一点呢?
2教师爱是对母爱的超越,是教育爱。
其一,教师爱扬弃了母爱中的私性。学生虽不是自己的孩子,但教师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来爱。生活中,学生也往往把老师当作自己的父母。书中给我们举了这样一个例子:一位高三的学生在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后给数学老师写了一封信,信的开头就说:“老师,请原谅,因为我曾经骗了你。父母在我很小的时候就离婚了,我想在学校里寻找到失落的父爱。可是,教外语的男老师,因为我成绩不好,当众宣布放弃我;教语文的男老师,因为我背不出《赤壁赋》,让我当众站在那儿,羞愧难当;只有你--教数学的男老师,为我添置寒衣,无偿补习数 学--其实我的数学很好,只是为了看看你能不能给我父爱……”此时这位教师才知道,学生也在每天考验着教师,这是爱的考验。扬弃了私性的教师爱面向所有的学生,追求爱的普遍性,追求教育的公平、公正。
3.教师爱注重教育的科学性。
“因为爱所以爱”固然可贵,但爱同样要讲究科学性,否期容易导致盲目地爱而没有教育。教师的爱是用爱的方式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如果仅有母爱的话,则可能导致教育偏差,导致孩子不全面甚至是片面地发展,教师爱要遵循教育规律,即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及个性特点出发,以平和的心态、积极的方式,循序渐进地引发学生内在力量的苏醒与生成,从而使得教有的节律更为和谱,更适合学生自身发展的特点。如果仅有母爱的话,则可能操之过及,拔苗助长,违背孩子的成长规律,结果只会是把爱变成了害。教师爱是一种有“度”的爱,是一种科学的爱。
4.教师爱是稳定的。
教师对学生的爱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爱在教育中行走。但教师也是有情感的,因而也会有情绪的波动、心理的变化,但教师应当清楚地知道,在学生面前的一言一行都是教育活动的开始。故而,教师需要及时调整情绪不以自己心情的好坏影响对待学生的态度,不弱化对学生的真挚的爱。教师既有爱的激情,又有爱的理性。
5.教师爱聚焦在童心上。
英国著名人类学家莫理斯说过:“创造力就是童心不灭”,“创造力从根本上说就是儿童品性在成年时期的延续”;法国学者波德莱尔也认为:“天才只不过是借助意志的行动而被重新发现的童年";我国学者王国维说:“伟大的词人之所以能够写出伟大的作品,是因为他们拥有童心。”教师爱儿童,就要珍爱儿童的童心,珍爱童心就是珍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