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16【教学随笔】堵疏结合

今天上午,在五年级的一个班上,请学生进行操作练习的时候,有五个左右的学生打开了游戏或者视频网站,我反复提醒了两次后,仍然如此。我很生气,觉得学生无视老师的要求,下课之后又反复强调了课堂纪律。

这件事让我很不开心,不开心于学生越大越容易沉迷于一些较low的游戏和视频中,不开心于自己还是没有管理好课堂。与其不开心,不如有所行动。这件事警示我,自己又需要提升了。

我认为,在课堂上可以采取 “堵疏结合”的方式。“堵” 的是明确的规则和边界,“疏” 的是有吸引力的课堂内容、尊重式的沟通方式和正向的激励引导。

关于堵:

首先明确规则与 边界,避免 “模糊地带”。在第一节课就清晰阐述规则,并告知违反规则会带来的具体后果(如暂时失去电脑使用权、扣分等),且一定要坚决执行。

其次,限制网络访问权限,在路由器层面设置访问策略,屏蔽游戏网站和视频网站。也可以设置只在特定时间段开放特定学习网站。

最后,借助机房管理软件监控学生屏幕,限制网络访问权限,甚至远程关机。这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

关于疏:

首先,增强课堂吸引力。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主题内容,以项目式学习方式组织小组合作,在教学中融入游戏元素,用于学习进程的激励。

其次,精准设计课堂任务,压缩 “空闲时间”。如果任务太简单(学生快速完成后无事可做)或太复杂(学生放弃后转向娱乐),都会催生违规行为。可按采取“分层任务 + 限时闭环” 设计:分层任务是针对不同水平学生设计必做和选做任务,让后进生有事做、优等生有挑战。限时闭环是将课堂拆解为 “任务讲解(5 分钟)→ 实操练习(25 分钟)→ 成果展示(10 分钟)”,每个环节明确时间节点,通过 “倒计时提醒”“阶段性检查”(如 10 分钟后抽查基础任务进度),避免学生因 “无时间压力” 而分心。

最后,提升沟通技巧。从 “当场批评” 到 “私下沟通”,兼顾效果与尊重。高年级学生自尊心强,公开批评易引发抵触。可采用 “低干扰提醒”,比如动作提醒或者学习关注的语言提醒。

总之,这种堵疏结合既要让学生知道 “违规有代价”,更要让他们明白 “遵守规则能收获更好的学习体验”,最终实现 “从被动管控到主动自律” 的转变。

其实,这个班是我们一起教学的第三节课,他们还没熟悉规则,也情有可原。我不必要求他们一次就变得很自律,或者全部学生都变得自律,这都是不可能的。教育的最高境界不是强制,而是唤醒内在需要。让学生明确知道我的期望和底线,只要正确的引导就能将他们的能量都用在积极的方向。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