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参与书香澜梦第16期专题活动,文责自负
晏娘是远近闻名的大美人,说媒的人都快踏破了他们家的门槛子了,她还是不愿嫁。一来二去人们都传,南城绝艳的美娇娘心里有了人,再看不上别人家的好儿郎。
晏娘家里,只有她跟娘相依为命。她娘每日里唉声叹气,眼看着姑娘一天天大了,可她不同意也总不能给她绑了架上花轿去。
其实晏娘心里是在等一个人的:她家对门举人楼里的小书生。
举人楼是早些年乡里举人的宅邸,只是举人家人丁不旺,这些年已是破落了,这楼里就只还住着小书生和他娘了。晏娘小时候常看见小书生背着布包从她家门前腾腾腾的跑过,她有时会开门看他,他怔住,直直地看她,突然又像做了什么亏心事似的低下头去,不再看她,撒腿就跑。少女的芳心就这样动了,晏娘总偷偷思量,是不是嫁给了他,他就再跑不了了。
上门提亲的人很多,总没有小书生家人。晏娘的娘着急,问她到底要找啥样的人呢?她说要嫁就嫁举人楼里的小书生。
为了晏娘的小心思,她母亲使出浑身解数,终于举人楼里来人提亲了。晏娘如愿以偿嫁给了小书生。
新婚燕尔,本以为自己能和丈夫百般温存,却没想到,她的书呆子丈夫只知道埋头苦读,根本不理睬她。她为此苦不堪言,只能终日与婆婆为伴。
功夫不负有心人,小书生日夜苦读,终于举人楼里又出了一位举人,晏娘也是十分高兴的。
举人娘子的身份给她增添了许多荣光。没落的举人楼也突然门庭若市,送礼的、拜会的人络绎不绝。
正这个高兴的时候,晏娘身子却不爽利起来,总犯恶心,乏力嗜睡,婆婆看她这样反倒高兴起来,成亲这么久了,该是有了身孕。请了大夫来看,还真是双喜临门。这下子书生更是春风得意,乐得合不拢嘴了。
转过年晏娘临盆,生下一个白白胖胖的男孩,举人楼里添人进口,有了生机,家里日渐兴旺。又到了进京赶考的日子,小书生是新晋的举人,自然要进京应试的,若是真的中了,可是要光耀门楣的,这举人楼里就更加风光了。
小书生进京前,嘱咐晏娘定要她好生教养儿子,一定让他好好读书,不可荒废。晏娘的儿子也是争气,不大的小人最爱的就是听人读书,是个读书的好苗子。
书生进京赶考,不日传回消息来,竟真的中了进士。一家人欢天喜地,连小小的什么都不懂的孩子也跟着高兴。这下举人楼里更热闹了,拜访的人络绎不绝,一箱箱的礼物抬进来。晏娘知道,这都是送小书生的,小书生该是回家报喜,然后等待朝廷录用,就成了官老爷了。然而报信的人早已走了多时,家里也狠狠的热闹了好些天,却始终不见小书生回来。
几个月过去了,小书生还不见回来,坊间开始流传小书生回来的途中碰到歹人已经遭遇不测了。晏娘心急如焚,告了官府,查找了些日子,却也没有踪影,这人竟就此消失了,活不见人、死不见尸。
书生人间蒸发后,晏娘只得守着孩子和婆婆度日,举人没了,这举人楼仿佛也随着暗淡了下来,阳光再照不进这里,再也不见送礼的人上门了,甚至人们从这里过时都要绕路,对他们也是避之唯恐不及。
婆婆年事已高,又经历了丧子之痛,从此便一病不起,月余竟也撒手人寰了。婆婆殒后,偌大一个举人楼里竟只剩下晏娘和她的小儿子了。
晏娘时常梦见书生回家,跟她说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让她无论如何要让儿子读书。
晏娘醒来就骂书呆子读书读的命都没了,还不忘让儿子读书。可她虽然骂着书生,却也从不怠慢儿子读书,她也希望儿子有朝一日能够重拾举人楼的辉煌。
举人楼里有只剩下晏娘和儿子,孤儿寡母相依为命,再也没有了昔日的繁荣。好在晏娘持家有方,守着些薄产倒也可以勉强度日。只是这举人楼变成了寡妇楼,不知有多少人惦记着这楼和这楼里的女人。
晏娘无奈,只得深居简出。好在她儿子读书极其刻苦,没几年就中了童生,又考了秀才,十八岁上就中了举人。
这举人楼里又出了举人,可把晏娘高兴得不得了,家里又开始热闹了,这饱经风霜的举人楼啊,此时终于又门庭若市了,晏娘也跟着又风光了起来,连这楼里的阳光也明媚了几分。
家里每天客人络绎不绝,送礼拉关系的多,说媒的也多,毕竟她儿子可是远近闻名的才子神童,十几岁就中了举人,前途不可限量。可是姑娘的庚帖送来一摞又一摞,她儿子就是不看,只说自己还小呢,要考中了进士才结婚。
晏娘心里隐隐的不安,又要上京赶考啊?这条路他爹就走得不明不白,最后扔下他们娘俩,连家也没回成。儿子若是去了,不知道又会是什么结果,这一去不知何时能回来。
她不愿儿子远行,每日唉声叹气,跟他说就考到这里算了,做一个乡绅富户,已是不错。做了举人也算对得起这举人楼里的出身了,可以了。
可晏娘的儿子吃了秤砣铁了心,就是要进京,他说这几年赶考遇上了好时候,乡里都是会派人护送的,这太平盛世,赶考的举子不会在路上出什么事呢。
晏娘无奈,劝不动儿子,只得为他打点行囊,流着泪跟他说,无论如何也要回家来见娘,她一生别无牵挂,只求儿子平安喜乐,早日回家。
儿子走的时候,她含泪包了一桌饺子,看着儿子吃完,对他说吃了离家的饺子,不要忘了家的味道,不管赶考情况如何,定要想着娘想着家,早日回家,到时候娘给你擀面条吃。她儿子也泪流满面,叮嘱她不要太过挂怀,要好生照顾自己,等他回来还要在堂前尽孝好好照顾母亲呢。
那一日,晏娘终于走出了举人楼,送她的儿子,这个举人楼里的举人进京赶考。她一直走到天黑才恋恋不舍的往回走,一步三回头,生怕她儿子会一下子在他眼前消失,再也回不来了。
日子一天一天过去,她的儿子却始终没有音信。这举人楼仿佛受了诅咒,早年便有人传言,举人楼里只能出举人,再出不了更高的官了,这举人楼里走出的举人,没有能活着回来的。
噩梦日日缠着晏娘,果然她的儿子也一去不复返了。她每日坐在举人楼的门前,等着盼着,终是没有半点消息传回来。
举人楼里没了举人,只剩下一个半老的寡妇,再无人问津。世道也竟乱了起来,四下闹起匪患,灾荒连年、饿殍遍野,乡邻们都出去避祸了。举人楼没了往日的荣光,连年灾祸中,终是破落了…
不知过去了多少年,举人楼还孤零零的立着,墙上的匾额早已脱落,大门也斜倚在一边。门前的荒草长了半人高。传说举人楼里闹鬼,常有人看见,院子里一闪而过的老妇佝偻的身影。夜深人静之时,楼里能听到叮当的碗碟相碰的声音。也曾有人去这楼里探险,被一位老妇人拉住,问可是我儿回来了?
钟离是来这小城求学的,城不大却有着南方山路最好的大学。钟离是北方人,从没见过南方的小桥流水和那慵懒而带有诗意的阳光。他的记忆里只有北国的漫天飞雪。
北方的冷是无穷无尽的,裹着风直钻进人的袖口、领口里。从小钟离就知道,他的世界格外的冷些,因为他是没娘的孩子,无论走得多远,也不会有人给他包一顿离家的饺子,更不会有人盼着他回家吃那一碗回家的面。
当他填报高考志愿时,填了这座离家千里的小城,他想是无人在意他的去留的。当他拿着乡亲们筹给他少的可怜的学费时,他似乎已经闻到了小城那潮湿空气里的淡淡的霉味儿。他想这辈子再也不回来了。
他鬼使神差的来到举人楼时,竟觉得恍若隔世,仿佛曾几何时他来过这里,心里有种说不出的熟悉。冥冥之中有个声音引着他,让他疯狂的想要走进这举人楼,想去看看那传说中等待儿子归来的妇人。他隐隐幻想着,这个每日里盼着儿子回来的妇人会不会是他哪一世里的娘呢?
他知道,他与这南城小楼里的孤魂定没有半点关系,他短暂的人生从没来过这里,或许几生几世都没来过。可是他就是想进去看看,想看看那个妇人的样貌,想知道她煮的面条会是怎样的好味道。
终于在那个傍晚,钟离推开了举人楼的破落的大门,一股霉味呛的他咳嗽不止。
晏娘在屋里静静地坐着,又一天过去了,这样的一天又一天,她都不知道她道理等了多少天,她的儿子到底何时能够归来呢?正思量间,她听到院子里重重的咳嗽声。她赶忙起身冲出屋外,迎面看见她的儿子正站在院门前!
泪水瞬间湿了眼眶,她颤抖着迎上前去:儿呀,你可回来了!回来就好,回家就好!她伸出手摩挲着钟离的头发,脸上交织着泪水与笑容,说不出的诡异。她拉起钟离进到屋里,招呼着说给他下面条吃。
不一会儿,一碗热腾腾的面条,就端上桌来。妇人坐在桌前看着钟离,眼里饱含着笑意,这就是她等了千年、盼了千年的儿子啊,他终是回来了!
钟离知道,这古装妇人不可能是他的娘,却不由自主的端起了面前的碗,吃起了碗里的面条,真好吃啊!
妇人就那样看着钟离一口一口吃着面条,看着看着,妇人的容颜瞬间老去,脸上慢慢爬满了刀刻般的皱纹,头上的黑发根根雪白随风散落,她伸手想去抚摸钟离的头发,原本丰满细嫩的手指一瞬间形如枯槁进而风化瓦解,她整个人瞬间破碎,落了一地的灰,也被风吹散了…钟离捧着一碗还没凉透的面条,嚎啕大哭,门外哐铛一声,这举人楼的大门终是烂的倒下了。
南城有石立于城郊,如妇人状,相传是在等待进京赶考久久未归的儿子,一等千年,便化作了这望儿石。
钟离特意买了一大束花放在石前。他仿佛看见,举人楼里的那妇人微微笑着抬起手,为他抚顺那一头乱发。
等待了千年晏娘终于为她远行归来的儿子做了那一碗回家的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