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婆看到最近自己没有方向,给下了任务,看到书架买了很久的传习录都没有读,强制安排我一周内要读完。
一周内怎么读得完,但我知道老婆的良苦用心,确实很多时候总会以各种理由,难以开始,而事后又后悔。
最近早起来读,先看原文,犹如喝药,苦涩异常,不过渐渐静下来,看完译文再回头看原文时,竟有回甘。慢慢的有点状态了。
不过也确实得精力旺盛,没有其他私心杂念的时候读最好,晚上睡前读,困意袭来,难以深度思考同频交流。唯有早上醒来读,安静,精力足够,才能品评思考。
还是读原稿,自己思考更有味道,读别人读过的,就犹如吃别人嚼过的菜,没有味道了,体会也不深了。
读书其实是读自己,是读自己的经历,也是强化自己经历和认知的过程,因此每个人在读书时的感受是不一样的,对哪段文字更有引发自己的思考也是不一样的。
当然读完了原稿,有了自己的体会,再去看别人的解读,也许就会惊讶,他为什么从这个角度思考,他为什么对这个这么有体会,能增加和补充一些自己没有经历过,没有体会过,因此也没有认真思考过的感受。这才是对自己更有益的一种方法。当然这方法目前是对我有益,因此记录下来,并且以后给自己这样安排。
看了徐爱求问王阳明的前14篇,徐爱的困惑,和我们现在读书的困惑是一样的,因为看了太多带有偏见的书,所以找不到最原始的正本的最初意图了。王阳明就是从正心、诚意开始,回归本源,从心去思考。帮徐爱把经典的真正本意道明,这个过程徐爱重新有了启发,对于王阳明来说何尝不是一次重新的强化,也让自己的思想得以传播。
徐爱是幸运的,有姐夫王阳明的指点,但王阳明能做到这些,他自己很后悔早年间读了很多杂七杂八的书,感觉走了很多弯路,最终是在贵州龙场三年最低潮的时候才顿悟。但看到此我的感触是,有时候弯路是必须走的,人生就是弯路和直路交替,但当下其实是不知道的,只有回头看的时候,才发现,原来那个时候绕了一些圈。但又什么关系呢,如果没有这些弯路,又怎么会知道现在走的就是直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