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跟以前公司的同事吃饭,想着没事儿聊聊联络联络感情也好。但一见面他就开始不停的抱怨,说他一直很努力工作,晋升的机会却被另一个新人得了。我很疑惑,按理说一个老员工,在工作努力并且有所成绩的情况下,怎么可能不如一个新人。
我问他“你真的非常努力吗?”他愤愤地看着我说,“我怎么没有努力?我租那么破的房子,冬冷夏热。每天早上6点就得起,挤三趟地铁去上班。周六日都在加班,我甚至都没时间逛街、看电影、甚至是约会。”
“那在工作上你有什么出色的成绩,或者突出的表现吗?”他对我的提问表示很惊讶“为什么努力一样要用成绩来做对比,我从来不迟到,每天任务都认真完成,难道还不够努力?那个新人只会拍领导马屁,爱表现!我就是输在不会说话!每天开会提意见,那个新人总是抢着发言,这不就是拍领导马屁是什么?”
听他讲到这里,我似乎明白了为何公司没把晋升的机会给他。“那你没有提意见吗?”他很是不满的看着我“我干嘛提意见,提了意见,这个工作就要我来负责了!”
我很认真地跟他说,“你这是日子过得苦,根本谈不上努力!你永远活在自己的舒适区,都没有试图打破常态的勇气!怎么会有收获?”听完我的这句话,他似乎对我的不理解表示非常不满,但却也没再说话,最后这场饭局不欢而散。
我不知道他对我的说法是否认同,但努力并没有那么廉价。许多白领都会有这样的问题,每天准时准点上班,按部就班工作。他们分不清忙前忙后和学东西的区别,总是用一大堆生活苦难史来证明自己很努力,却独独忘了思考,这些苦难的付出是否跟努力相匹配,跟他们所要求的结果相匹配。他们看似做了很多努力,却依然一无所获。
努力不是盲目乱窜,她得有方向和计划
你以为你足够努力了,实际上却像一只无头苍蝇,哪怕精疲力尽,却始终在原地乱窜。
努力必须要有明确的方向和实施计划,是通过计划、执行、记录和反馈,一步步的去实现的。我之前的那位同事,成为一名优秀的活动策划应当是他努力的方向,那么他就需要了解一个合格策划需要哪些能力,他距离合格还有多少差距,当这些差距通过不断学习、练习、总结等各种方式弥补后,就需要考虑从合格变优秀,再到杰出,这一步步改变,又需要做出哪些努力,自身又有哪些差距,这才是一个声称“我很努力”的人应有的轨迹!
努力不是耗费时间,她只是不草率利用时间
你每天忙忙碌碌,却没有真正解决问题,再忙碌又有什么用?
有些人以为不让自己停下来,让自己一天到晚想着或做着某件事,就是在努力。
努力本身需要支付时间成本,并且不断增加投资性的时间投入、减少消费性的时间投入。并不是谁耗时久,谁就是赢家,同样是工作时间,如果只是拖拖拉拉做着没有效率的工作,不从工作中得到自身的提高,那你花在工作上的时间就变成了浪费时间。
努力应当是不草率利用时间,而是思考有道,创意有法,不断让自己提升。
努力不是孤军奋战 她会借助工具
努力当然是自己的事,但也不是说努力就是孤军奋战,我们的每一步计划、实施、反馈等等步伐都不能仅仅依靠我们的大脑。有句俗语: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小到个人,大到企业都是适用的。帮助个人提高效率的“烂笔头”其实很多,比如即时贴、日历、印象笔记、mindmanager,可以将计划、想法记录和整理。人们常说自己想怎么度过时间和他们实际上怎么度过有很大的鸿沟,但一旦你把某件事情放在日历上了,你就更有可能去完成这件事情。
对于企业和团队,成员的头脑风暴、创意思路也需要及时沟通、记录和整理,一个简洁好用的团队协作工具必然会让办公事半功倍。基于SaaS平台的互联网协作平台是当下最受企业青睐的团队协作工具,这类工具有其独到的优势,适合分布式,多端同步,结合任务管理、日志、企业IM等现代化办公需求,让团队办公变得更开放更去中心化。运用适合的协作工具定能减少内部沟通的成本,同时提高协作效率。
值得一提的是,近几年受国内诸多企业追捧的OKR管理体系,负着激活企业内在活力的使命,其具体管理措施也可以通过类似“小秘”这样的互联网工作平台去落实,不仅给企业指明发展的方向,还给每一步前进铺平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