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书时看到《活着》,到家一翻开便停不下来,一口气读完了。看完福贵的一生有些五味杂陈,也有些恍惚。人生无常,总有些逃不掉的苦难和悲伤,即使看到月光照在路上,也像洒满了盐,充满咸涩的味道。我看前半部分的时候还不时眼眶湿润,到后半部分已近乎麻木,当看到“苦根算起年龄也该有十七岁“时,只觉得作者太过残忍。虽然福贵认为牛也算半个人,像他的老伴一般,但福贵毕竟再没有亲近的亲人了。电影版还让家珍和小孙子馒头活了下来。冯小刚的一九四二也让张国立饰演的破产地主领养了一个小女孩,算是留了一些希望。而福贵和他的老牛一样,活着只是为了生存,一人一牛相依为命,不再寻求什么改变和转机。他清晰地记得自己一生的遭遇,伤痛过去,最终内心释然。
记得有个实验,一群蜜蜂被关在盒子中,仅有的一个出口亮着灯却蒙上了网,蜜蜂总是撞网,直到把网去掉,蜜蜂也再没有逃出的勇气了。人也不是铜墙铁壁,总禁不住命运如此无端的暴击。我很难相信人在历经这么多打击下还能不崩溃,能拥有如此钝感力的绝非常人。总受打压的人建立自信的过程就像在千疮百孔的废墟上重建房屋,绝非易事,也有很多不幸的人从此一蹶不振。小时候我们都曾向往过伟大,而大部分人不得不过平凡的一生。人到山穷水尽,支撑他、给他兜底的是家庭、亲人。若真到孑然一身的地步,只能靠自己的意志和信念支撑自己活下去。要么有一份未竟的事业,要么只能看破红尘生死,像福贵牵着牛远去时唱的歌谣那般,“少年去游荡,中年想掘藏,老来做和尚。”
福贵虽然命中没有那么多他名字中的富贵,但他的家人也是他的福气。家珍身上体现了很多传统女性的美好品质,坚韧、勤劳、要强、整洁等等。他的一双儿女也都小小年纪却懂事得让人心疼。福贵家的老长工长根,服侍福贵家大半辈子,也算是福贵的家人。他在福贵家破落后就离开了,无人雇佣他,只能乞讨为生。他去看望了福贵一家,看到福贵一家受苦,虽然他生活更苦更难,却为福贵掉下了眼泪。福贵决定勒紧裤腰带收留他,他因为自己年老体衰拒绝了,悄悄离去,再没出现过。这份朴素的善良让人动容。
《活着》里面的人是困难的,也是深情的。我印象很深的除了家珍和福贵的感情,还有凤霞和二喜的感情,两个有残缺的人相守相依互不离弃。他们人生的高光时刻也许就是结婚时一日的风光,福贵嘱咐过二喜,凤霞命太苦了,结婚那天不要亏待她。二喜人也实诚,为了办婚礼还欠了外债。婚后两人日子虽然不宽裕,却很恩爱。二喜为了让凤霞睡好甚至自己喂饱蚊子,两个人出现时还总手牵着手,笨拙又可爱。他们都找到了好的归宿,人无完人,在寻找伴侣时也不能太求全责备,看罢此书我更觉得伴侣最重要的品质是底色善良、温情、“有人味”,男神女神不如那个真心实意对你好的、有缺点的人。当我以为命运终于善待这一家人时,情节却急转直下,小两口因意外接连离去。若现实中真有人命运如此,就真应了那句话,“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人活一辈子,究竟为什么,平庸而苦难的一生又有什么意义呢?福贵这一生虽苦,但他却觉得自己有个贤惠的妻子,有孝顺的孩子,不觉得自己苦。家珍临终时也对福贵说,你对我这么好,我便心满意足了。他们这一生历经艰辛,也体验到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情。福贵人老了,身边的人也接连离去,还能靠着回忆咀嚼一丝甜。这样看来,人生是应该努力创造价值的,当怀疑自己的价值时,看看身边的人,给旁人带来的每一丝温暖也增加了自身的价值。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探寻人生意义也许无果,能做的唯有怜取眼前人,珍惜每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