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客驼死喻
譬如估客,游行商贾,会于路中,而驼卒死。驼上所载,多有珍宝细软上氎(die细棉布)种种杂物。驼既死已,即剥其皮。商主舍行,坐二弟子而语之言:“好看驼皮,莫使湿烂。”其后天雨,二人顽痴,尽以好氎覆此皮上,氎尽烂坏。皮氎之价,理自悬殊。以愚痴故,以氎覆皮。
世间之人,亦复如是。其不杀者,喻于白氎;其驼皮者,即喻财货;天雨湿烂,喻于放逸败坏善行。不杀戒者,即佛法身最上妙因,然不能修,但以财货造诸塔庙,供养众僧,舍根取末,不求其本,漂浪五道,莫能自出。是故行者应当精心持不杀戒。
上氎,指上好的细棉布。在工业、手工业没充分发展的阶段,价值远高于驼皮。以高价值的物品来包裹保护低价值物品,是世人眼中的愚蠢。但这二弟子也是忠诚地执行老板的指令、不折不扣地完成自己的任务,不知变通、不掌握分寸是错,其诚心、其敬业的态度还是值得肯定的。老板应了解自己手下人的特点,把他们安排在合适的岗位,才最好。
《百喻经》是佛家故事,喻示的是修行方面的道理。以上氎喻持守不杀人、不做坏事的戒律,以驼皮喻财物;以天降雨上氎湿烂喻行为失德,告诉人们守戒律、重德行,比获取财物更重要。纵然以违戒失德获取的财物来修庙供佛,亦不能免除或抵消行为之罪过。
这与前文的《贼偷锦绣用裹銭褐喻》有相似的寓意。
磨大石喻
譬如有人,磨一大石,勤加功力,经历日月,作小戏牛。用功既重,所期甚轻。
世间之人,亦复如是。磨大石者,喻于学问,精勤劳苦;作小牛者,喻于名闻,互相是非。夫为学者,研思精微,博通多识,宜应履行,远求胜果。方求名誉,侨慢贡高,增长过患。
以大石磨成小戏牛,用功多,见效微。和俗语所说"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类似。站的角度不同,看法也不相同。
故事以大石喻学问,以小牛喻名闻,提醒人们勤苦作学问却把目的放在取得名声上,是不值得的。
欲食半饼喻
譬如有人,因其饥故,食七枚煎饼。食六枚半已,便得饱满。其人恚悔,以手自打,而作是言:“我今饱足,由此半饼。然前六饼,唐自捐弃,设知半饼能充足者,应先食之。“
世间之人,亦复如是。从本以来,常无有乐,然其痴倒,横生乐想。如彼痴人,于半番饼生于饱想。世人无知,以富贵为乐。夫富贵者,求时甚苦;既获得已,守护亦苦;后还失之,忧念复苦。于三时中,都无有乐。犹如衣食,遮故名乐;于辛苦中,横生乐想。诸佛说言:“三界无安,皆是大苦。凡夫倒惑,横生乐想。
和前面的《三重楼喻》有相似之处。
读"半个饼"的故事,自己的理解角度与佛家喻示的义理相去甚远。佛家以吃饱的感觉喻拥有财富的快乐,追求时、收获时、失去时都有种种的辛苦,快乐与辛苦时时相伴,犹如硬币的两面。这让我想起有老师曾说过"学习,就是辛苦的"-她的意思是不要让孩子非得找到快乐学习的状态,接受学习是辛苦的观点,专心去学习,不要精力耗费在这个问题上,把精力都用在学习上。可以和那位老师说-诸佛说言:“三界无安,皆是大苦。凡夫倒惑,横生乐想。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曾有一男孩,学霸,现浙大,已保研。高三时,晚自习课间,同学们都神情严肃地用功苦读,他站起来大声笑着说"学习真快乐啊"。他做到了快乐学习,也高情商地想到了活跃气氛帮大家放松紧张的神经。学习如此,修行该也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