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13.17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日:“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译文:子夏在莒父这个地方做了父母官,他向孔子请教治国理政之道。孔子说:“不能贪图快,不能只看到蝇头小利。图快反而难以达到目的;只看到小利,就创建不了大的德业。”
解读:《杨注》:“莒父,鲁国之一邑,现在已经不能确知其所在。《山东通志》认为在今山东高密县东南。”
《朱注》:“欲事之速成,则急遽无序,而反不达。见小者之为利,则所就者小,而所失者大矣。”并引程颐曰:“子张问政,子日:‘居之无倦,行之以忠’。子夏问政,子日:无欲速,无见小利。”子张常过高而未仁,子夏之病常在近小,故各以切己之事告之。”
《大义》:“或日:欲速者,心之躁,阳刚之弊;见小利者,心之私,阴柔之弊。或日:欲速、见小,皆霸者之为。此尊王黜霸之旨。”
“欲速则不达”,现已成为名句,蕴藏着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在里面。有一次去北京附近的东指壶去爬山,从山脚盘山路走起,超近道并不比走盘山路快多少,反而增风险。深深体验了一把欲速则不达。
按照程子的观点,此章孔子又在因材施教针对子夏之病而说的话,但其实又具有普遍性,当为所有从政者甚至平日为人处世都有借鉴。
《周易》同样反对行事冒进,艮卦《彖传》强调“时止则止,时行则行,《系辞上》又讲“不疾而速,不行而至”。其中之关键就是要人们“极深研几”,也就是掌握事物的发展规律。这种表面上看也许走得不快,但实际上却会很快;表面上看没有走路,但目的地却眨眼就到了。这和“欲速则不达”的精神是完全一致的。
“见小利则大事不成”,也是颠扑不破之真理。《周易》并不反对“小利”,如贲卦就讲过“小利有攸往”,意谓贲饰乃小利之事,但不妨去做。可是“世之不知本者,或忘其当务之急,而屑屑焉于文饰”(李光地《周易折中》),那样的“小利”就有变为“不利”了,反而有危险。
《周易》蒙卦六三还讲到“见金夫,不有躬,无攸利”,当然也是“见小利”之过。实际上《乾文言》更强调“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不言所利”,此“不言所利”者即“大利”也,節“美利”也。又讲“君子进德修业”“崇德而广业”乃至“盛德大业”,此均以德业为君子的鹄志,而德业当即本章所谓“大事”。显然,如只着眼于小利,则大事或德业将不能成就。
~~如果你觉得我写的不错,能够给你带来些许快乐,或对你有所帮助,记得点赞加关注哦,并在留言区留下你的赞赞赞赞美之词,哈!那会激励我今后写出更多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