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子夏做了莒父的总管,问孔子怎样处理政事。孔子说:不要图快,不要贪小利。图快反而不能达到目的,贪求小利就办不成大事。
子夏,名卜商,孔门十杰之一,性格勇武,好于贤己者处。他与孔子讨论的问题都很有深度,有时候自己的思想光辉甚至会超过孔子。
这样的人能够做莒父的宰相也不足为奇,本身就有很好的素质。孔子教导他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这些都是很有深度的语言,一定程度上有了道家的光辉,快慢,小利大事都是相互对应的,它们之间相辅相成,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互相转换。
通常我们印象中的快可能并不是最好的选择,同理我们所认为的利也不一定是最优的选择。简单的事情看似简单,实则需要深入的思考。快可能代表准确率低,利可能代表私欲太强。这些都是我们天生具有的思想的弊端。读书的意义就是让我们不断的看清自己的缺点,不断的精进的一个过程。
好多人都于孔子问政,他回答的话都不一样,孔子对弟子的教导都是因材施教。从中我们可以从侧面去推算子夏这个人可能有贪图小利,求快的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