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在明天胡老师组织的观课议课研讨活动上表现得更专业一些,今天找出陈教授的书,临时补充了点“能量”。翻了翻目录,圈画了一部分重点。比如说,上篇第七节《怎样有质量的观课》以及第十一节《观课议课记录量表的设计与使用》以及中篇里问答六中所提的“如何填写和使用观课议课记录表?”大一翻看了一下,没怎么读懂。果然,急功近利地学习是不可取的。
于是乖乖从头读起。大约半小时的时间,边批注边阅读,读了14页竟然真的理解了陈教授的“观课议课”观。因为没有读完全书,不知理解会不会有偏差,但是通过今晚的阅读,我好像懂了明天的观课议课我该“观”什么,怎么观了。
读了今天的内容,明白了几个问题。
一、什么是“观”?
在阅读本章以前,我一直认为观课“观”的必须是经过千万次打磨得好课,只有这样的课才有“观”的意义。因为我以为我们观课议课目的就是为了向优秀的教师学习,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但今天读了这部分内容,我知道是我狭隘了。
这里所说的“观”种类很多,陈教授把课堂观察分为了以下几种:第一,调查研究;第二,评比分等;第三,锤炼磨课;第四,与以上不同的,“以改善教学为目的的日常教研活动(包括观课议课)”。同样,因为“观”的种类不同,方法和工具也各有不同,这还需要在以后的阅读中,深入学习。
二、为什么“观”?
总的来说,观察课堂的意义有:促进改善教学,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和“助推教学研究”。值得一提的是,我们之所以提倡教师在观课议课中提升能力是因为观课议课是一种很“个人”的学习行为,通过观察课堂,我们会自己发现问题,形成自己的思考,从而在议课的过程中去找寻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得到的经验更容易被我们吸收并记住。这比直接学习教育理论更具亲和力。
三、“观”什么?
“观”也就是指“课堂观察的维度”。要知道,课堂观察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教学质量。所以我们观察的侧重点应该放在“影响课堂质量的因素”上。陈教授指出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因素无非就是“教师、学生和教学凭借”。
具体来说,我们要观察教师在课堂上的状态、能力以及他在教学时采用的策略(运用策略的关键是“择宜”,那就看看教师选择的教学策略是不是有效,合适)。这是以前我最关注的地方,我一直以为观课就应该把关注点放在老师身上,关注老师的教学设计,关注老师讲课时的状态,以至于在评价的时候也都是针对教师的教而进行的评价。现在看来这只是课堂观察要注意的因素之一,并不是唯一且最重要的。
同样的,我们在“观”学生时也要从学生的状态、能力和策略(学习方法),这几个方面去看。不注重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是我以前在“观”课上的一个盲区,今后要注意。
最后,我们要观察“教学凭借”。“教学凭借”指的是“人以外的教学条件和依靠”。具体包括“内容合理(目标、重点、难点、结构、实现程度、意义……)、手段有效(方式、方法、流程、匹配度……)、工具适切、时空合宜”。由此可见,课堂观察事无巨细,观课老师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和捕捉力。
陈教授特别指出,我们在进行课堂观察时,要“优先关注学生、教师在课堂上的存在、生活状态,以及学生与教师的相处和影响关系”,要“优先关注教学内容对学生的价值和影响”,要优先“关注教学内容的适应性、合理性和逻辑性”,“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合理性追求要优先于教学手段的有效性选择”。
最后,除了这些我们要聚焦真实的课堂,对观察到的课堂现象进行聚焦讨论,最终找到“更有意义、更有讨论价值的现象”。
由此可见“观课议课”并不是一个人就能做好的,他需要的是团队的力量,合作的力量。独行快,众行远,成长的道路上有人陪伴是最幸福的事,期待明天的观课议课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