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谋士,行诡诈之术,最不会被人诟病。而张良行诡诈之术,背后却往往透露出他对人心的准确判断。
智取峣关,入主咸阳
项梁叔侄找出来一个芈心作为楚国的大旗,却没想到这个楚怀王给他们带来了不少麻烦。“先入关中者王之”,是楚怀王和各路诸侯的一个协议。刘邦西进,一路打到了峣关,这是咸阳的最后一个屏障了。一旦峣关攻克,咸阳唾手可得。眼看着胜利在望,刘邦的流氓本色流露出来了,准备调集手下人强攻峣关。虽说秦国已经快要分崩离析了,但毕竟秦军占据地利,如若强攻,势必会损失惨重。此时张良给刘邦献计,说峣关守将胸无大志,又是贪财之人,可以重金贿赂。金钱和美色在任何时候都有他们发挥重要作用的战场。果然,守将看到刘邦的厚礼乐不可支,答应刘邦开城献关。本来刘邦高高兴兴准备接收峣关,这时张良又出来警告刘邦,收礼的人只有守将一人,而此时守关的其他士兵人心丧乱,是否完全听从守将的号令不可而知,莫不如趁此时守将麻痹大意,率军攻城。刘邦采纳,峣关遂下。不得不说,张良这计谋有点狠,一面跟人家眉来眼去,互通有无,另一面却挥起拳头,照头打去。大争之世,这就是谋士本色。可怜的峣关守将,谁让你贪财来着。
麻痹项羽,烧毁栈道
虽然先入关中了,但是,刘邦在项羽面前很难真正地“王之”。没办法,力量小,只能先保命,接受项羽和范增安排的汉中王。章邯、司马欣、董翳三人就像三个门神一样守在了刘邦面前。刘邦是不爽的,他的手下都不爽。在这样一个远离家乡的鬼地方,还被三个丧门神给看住了,换作谁都不舒服。刘邦进入汉中时,面对一条窄窄的栈道,心中愤懑之情可想而知。本来心情就烦躁,没想到这时候张良竟然跑到刘邦面前,建议刘邦将栈道烧毁。这对刘邦来讲是不能接受的,难道我刘老三就要老死汉中这个鬼地方,再也不出去了吗?张良的回答很干脆:当然不是!烧毁栈道,反而是为了离开汉中做准备。烧毁了栈道,实际上是给项羽摆一个姿态,只有让他放心了,不会时时刻刻盯着这里,刘邦才有机会出汉中。这一计策,跟后面韩信“明修栈道”交相辉映,展现出了当世两大高手深厚功力。一个栈道,烧一次,修一次,骗了项羽两次。
修书霸王,攻打齐国
刘邦并非池中之物,范增早就看出来了。无奈项羽并不把刘邦放在眼里,鸿门宴没有结果刘邦,而这一次刘邦出关,项羽竟然同样没有对刘邦产生足够的重视。不过,项羽的利令智昏,背后也有张良的功劳。韩信“暗渡陈仓”,成功突破章邯的封锁,开启了第二次群雄逐鹿的序幕。项羽的分封实在不得人心,各路诸侯先后反楚。刘邦这边一动,项羽还是非常机敏的,迅速做出了反应,准备挥师直扑刘邦汉军。这个时候,张良又出来给项羽捣乱了。他给项王修书一封,主要阐述了刘邦并无反心,只是当初答应给刘邦的好处,他没得到,心理不舒服,耍小孩脾气。现在汉王得到了自己想得到的东西,就会安静地做一个美男子了。反而是东边的田氏齐国,一直不服您楚霸王的封赏,故意捣乱,应该揍他。项羽看了张良的书信,果然调转马头,朝齐国扑来。这一招“驱虎吞狼”之计,张良使得得心应手,为刘邦出关之后整军修养争取了宝贵的时间。张良也知道项羽不会真的相信刘邦会做一个“安静的美男子”,只是他确信项羽对刘邦的轻视没有改变,抓住这一点作为切口,成功调转了项羽的马头。
撕毁合约,追击楚军
鸿沟对峙,导致楚、汉两军都苦不堪言,双方谁都无法打败对手。最后,项羽提议,释放刘太公、吕雉等刘邦的家人,楚、汉两边退兵。刘邦也不想打了,能换回自己的家人,双方罢兵,挺好的。刘邦很快同意了项羽的提议。然而,刘邦接回了家人,看见项羽如约退兵,也打算松一口气,这时候,张良和陈平却拉住了刘邦。高手之间往往存在默契。当初在刘邦大骂韩信使者,想要抒发自己对韩信趁人之危,逼封假齐王的暴怒之情时,跟张良一起“踩刘邦脚”提醒不能得罪韩信的人,也是陈平。刘邦被拉住,当然疑惑,问张良何意。张良抛出了一个观点,让刘邦大吃一惊:不能撤兵,追击项羽。在张良看来,项羽把人质都给放回来了,可谓黔驴技穷。没错,汉王此时也是苦不堪言,但不能把项羽放回彭城,否则,放虎归山,后患无穷。道理并不难懂,刘邦很快领会。至于合约,乱世中本来也就是一张纸而已,况且刘邦本身就很流氓,撕毁了就撕毁了。正是这一决定,最终让刘邦把项羽逼进了绝地,后面才上演了“垓下决战”、“四面楚歌”的好戏。
讽谏刘邦,封赏功臣
刘邦打下江山实属不易,加上自己能力有限,所以汉朝建国初期,很多事情显得混乱不堪。在功臣封赏的问题上,刘邦就差点铸成大错。虽然他的“功臣”、“功狗”理论勉强让人接受,但大量有功之臣在建国后并未得到封赏。一天,刘邦问张良,很多人围在一起窃窃私语是在干什么。张良故作吃惊,把问题夸大,说大家在密谋造反。刘邦大惊,这才知道有功不赏会引来大家的不满。问计张良该怎么办。张良的顺势提议:给刘邦最痛恨的人——雍齿封侯。雍齿是在刘邦背后捅过刀子的人,刘邦讨厌之至,但其确有战功。这时候,刘邦的与众不同显现出来了,虽然讨厌,他还是给雍齿封了侯。这就是向其他人表明一个态度,连雍齿有功都能封侯,我刘邦是不会忘记你们的。随后,众人内心慢慢平复。张良抓住了刘邦和众人的内心,巧妙地将一桩可能的动乱化于无形,“谋圣”的功力可见一斑。
如果跳出历史背景,我们看到的张良就是一个奸诈狡猾的人,没有诚信,不讲道德。但是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作为谋士,他恰恰是拥有高标准职业道德的典范。放眼望去,哪个谋士不奸诈?!在大争之世,一个讲究所谓“仁义道德”的谋士,是不称职的,反而是最没有道德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