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品像“过去的证据”一样,阴魂不散
孩子成长中的纪念品,凝聚着美好的回忆。
如果不影响家长直面孩子的当下,那就好好收着。
通过物品畅想孩子的未来,更能对孩子和家长产生积极作用。
然而一旦过度留存,物品就变成了“可悲的证物”。
“孩子那会儿多可爱啊,现在我都懒得说他了……”
此时的物品,给了父母夸大过去的契机,在他们的心里,已经把孩子封印在了过去。
“自从有了这个东西,孩子就变得不像话了……”
改变孩子的是父母的教育和影响,而物品成为了父母推卸责任的借口。
“这么好的东西一定得留下,可孩子大了用不上就麻烦了……”
父母无形中在左右孩子的成长方向,甚至扼杀了孩子其他的可能性。
保留纪念品和为未来准备的物品,一定要给我们带来幸福感。
如果从一件物品身上,感受到的都是负面阴霾的情绪,即使再难割舍,也请放弃这件物品,给自己一个改变的机会,也给自己一个重新看待他人的机会。
自尊自信,是生活的必需品,是学习能力的起点
《现在汉语词典》这样解释自尊和自信:
“自尊”,即尊重自己,不对别人卑躬屈膝,不容许别人歧视、侮辱自己。
“自信”,即相信自己。
如果孩子从小陷入自我否定的状态,认为“我”的存在本身是个错误,“我”的所想所做都会以失败告终。
孩子就会放弃自主思考的权利,更不要说积极投身实践,对自己的结果负责了。
长此以来,孩子很容易受制于人,人云亦云,盲从他人。
缺乏自尊和自信的孩子,很容易活成别人希望的样子。
所以他们失败,总会推卸责任,就算成功了,也毫无成就感。
父母首先树立自尊心,实践断舍离,建立自我准轴。
让孩子感知到父母的自尊心。
教给孩子“成长是美好的”,让孩子愿意努力长大,努力变成自己心中想要成为的样子。
人只要活着就一直在改变
孩子不会一直是你想要尘封的样子,请不要刻意规划孩子的未来。
父母实践断舍离,也在加速自己的变化,亲子关系也会随之改变。
要正视这个规律,无论是身体、知识还是灵魂,只要活着时刻在发生变化。
接受孩子的改变,也接受自己的改变,才是取得孩子信任的最佳途径。
“为了孩子”,不过是旗号而已
很多父母放弃自己的理想,全心为了孩子,却散发着无奈和空虚。
这样的父母总在有意无意地向孩子抱怨,特别是孩子没有达到他们心中所愿的时候。
“我牺牲了自己,为了你吃了那么多苦,你却……”
孩子在弱小的时候,总会觉得很无辜,“我没有要求你为我牺牲啊!”
看着父母整日疲于应付,孩子从小就会认为生活只有艰难在,幼小的心灵里徒增了巨大的负担。
一部分孩子,很有可能崩溃甚至报复;
另一部分孩子,则会没有自尊自信地活着,自怨自艾甚至自闭,无法立足于本该阳光快乐的世界中。
父母一定要做好自己的断舍离,关注自己的人生。
搞清楚我的理想是什么,我要怎么度过每一天才能开心;面对困难不抱怨,不以受害者自居;感知生活的乐趣,让自己活的充实而脚踏实地。
这个摸索的过程,必定会有艰辛,甚至充满动荡。
即使留有再多遗憾,或偶尔显露狼狈,孩子也绝不会受到负面的影响。
父母的积极会让孩子明白,人生本就是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风雨过后总有见到彩虹的幸福时刻。
看着父母始终努力,不放弃自己的人生,孩子会自发感动于父母为家庭的付出。
父母的坚韧和快乐,会让孩子如沐春风,从小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终会让孩子受益一生。
看到“大人是愉快的”,孩子自然会埋头学习
原生家庭的影响,是孩子初识世界的别无选择。
看到大人快乐的生活,孩子会认为,长大原来是一件这么愉快的事情。
一位好的老师,是孩子人生的“第二任父母”。
通过培养孩子自主思考的能力,孩子会自发地去选择,感动于一位好老师的教导,甚至成为自己人生的导师,建立起纯粹的进取心,为了自己的梦想而努力学习。
想要得到那位老师的表扬,想要了解未知的世界,想要学习更多,想要成为老师那样的人。
本期结语
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很大程度上,造就了孩子人生的高度和宽度。
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对物对人的执念。
说明你的人生必定有所束缚。
专注于自己的断舍离,找到人生中更加宽广的可能,从而带给孩子尽可能高的起点;让孩子在爱和快乐中成长,主动去思考、学习和实践自己真正想要的人生。
任何问题和感受,
留言给我,
我是小抹,我们,一起悦读,一起蜕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