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想找一个时间安静地梳理一下我这些年来走过的三个城市。不是怀旧,也不是刻意去回忆什么,只是为了让自己更加清醒地感悟生活中的每一天。该沉淀下来的东西,会不知不觉地在那里发酵、生长,这是一种奇妙的感觉。
我想用高尔基的人生三部曲分别作为我走过的三座城市的主题:
《童年》, 1980年至1997 年的岳阳,十七年。从出生,到读完高中,我觉得自己没有真正长大。直到高三的时候,有了一点初恋的影子,才嗅到了些许即将告别童年的味道。在父母的呵护下,我的童年无忧无虑。但由于个性偏内向的缘故,记忆中童年的笑声并不多,长时间独处所产生的孤独感让我的性格变得十分敏感。也正因为这样,我对岳阳这座城市并没有太多的家乡依恋感。离开岳阳读大学后,我回岳阳的次数就越来越少了。即使回来,也只是匆匆一瞥,城市里一切都没有在心里留下太多痕迹。我现在一直在反思自己的行为,这种对家乡的背离,是不是一种不良心态的极端反映呢?有机会的话,我打算携家人一起在岳阳住一段时间,慢慢地梳理一下对这座占据我整个“童年”的城市的记忆,用双脚再去走一走曾经在这里留下的脚印。但因为种种原因,未能成行。
我相信,人的性格,一定是在童年就根深蒂固形成了,以后即使有改变,也难以动其根本。所以我有些急切地想回岳阳搜寻些什么,我不甘于因为少年时的愚钝,而白白地让本应在这十七年里溶入自己血液的东西至今仍尘封在记忆里。岳阳楼、君山、南湖、代代红小学、一中、四中、庙前街、慈氏塔、洞庭湖,以及那条念高中时骑单车经常穿行的马路……我希望现在这个三十多岁的自己,能回到家乡岳阳,认真地寻找一下童年时的自己,也许能相遇,那会是心灵的顿悟;也许是擦肩而过,那可以理解成为心照不宣的默契;也许所谓的寻找只是一种现实的安慰,这也没什么,至少我尊重了自己的童年。
《在人间》, 1997年至2009 年的长沙,十二年。离开了烟波浩渺、书香文盛的洞庭湖畔,十七岁的我第一次离开父母,奔赴省城长沙,开始了大学的生活。如果说我在岳阳的时候还有点在过着童话般与世无争的生活,那么,到长沙来的第一天开始,我就发现自己面对的,是一个全新的世界。而我,需要在这个世界里尽快地学习,尽快地适应。无疑,这是一种更有质感、也更真实的生活。辛勤地付出了,自己能感受得到回报;跌倒后爬起来时,发现天空依然湛蓝。在这十二年里,我经历了读大学、找工作、恋爱、结婚、生小孩、买房、买车、加薪、升职、炒股、炒楼等几乎同龄人都需经历的大事,我的人生变得更有厚度。能让所爱的人快乐,自己每天也能真正开怀地笑出声来,从此,人生中的每一天都具有特别的意义,我发现这才是真正的生活。
所以,对于长沙,这座赋予我独立人格和灵气的城市,我更认为它才是我真正的心灵栖息地。这是一种自然而然的归属,因为这座城市里有你所爱的人,有你所爱的事业,有那么多你付出了深深感情的东西,所以这里的一草一木都与其他城市显得不一样。当年外派时,每次从国外回到长沙,当飞机徐徐降落在黄花机场上时,我都会有一种想哭的冲动。就像一个漂泊在外的游子,隔了很长时间后再次回家,油然升起的,是一种在家里可以把一切放下后的轻松和自在,而这份轻松和自在可以轻易地把长久在心里筑起的那道假装坚强的防线瞬间击垮。
放下主观的情感,客观地看待长沙,这些年来它虽然在物质上、商业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在文化上、精神层面,失去的也不少。我一直觉得长沙是一个古典底蕴较深的城市,它在这方面的涵养远远超过中南地区的其他几座省会城市。岳麓书院的坐而论道、橘子洲头的激扬诗文,这种浓郁的文化滋养,正是一座城市在人文关怀、在美的传播上的不俗造诣。长沙的那些大大小小、貌不惊人的小书店是我的最爱。而和那些小书店极具个性的店主海阔天空地谈论一本书,至今仍是我认为最最享受的一种休闲方式。可惜的是,特别是最近几年来,这些正在以一种痛心的速度消亡中,而且是那种一去不复返,无影无踪似的消失了。
乐观一点看,也会不断地在长沙发现新的东西。猛然发现,中国的整个大环境都是以一种快速的方式实现着向前的进程,长沙也在试图以新的姿态展现出自己的魅力。往事不可谏,来者犹可追,每个长沙人心里都装着一个自己的长沙,不期望它能完美,但愿它能一如既往地美。
《我的大学》, 2010年至2013年的巴黎,三年零五个月。无论是岳阳,还是长沙,都是在中国,甚至都是在中国的湖南省;但转眼间,我的双脚踏在了欧洲,居留证上赫然写着 Paris!这是一座在很多人梦中出现的城市,这是一座名符其实的浪漫之都、时尚之都、文化之都、艺术之都。虽然我承认刚到巴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都似乎与这座城市生生隔离,但我仍为置身于此而骄傲。不是因为海明威的那句话,也不是因为那些虚无的虚荣心,而是因为我真的学到了很多很多。我一直把在巴黎的几年比做是大学生活的延续,是一种再学习,再深造。巴黎有太多值得去沉醉其中的东西了,这是一座闪烁着智慧和理性的城市,来到这里,眼界随之大开、视野因此宽广。
巴黎的美似乎用不着再多加描述,但我始终觉得,那些跟着旅行团来这里走马观花在著名景点前照个相就走的方式,是无法体验到这种美的。巴黎的美藏在它那成百上千条密密麻麻、错综复杂的小巷里。小巷中古典的石板路、各具个性的小店、古朴优雅的小教堂,都在营造着一种宁静的氛围。这里的宁静,不是指环境的宁静,而是心灵的宁静,是那种把脚步放慢后让自己清楚地听到内心声音似的宁静。西方人对其传统精华的保护到了极其苛刻的认真程度,事实证明,传统的积淀才是医治现代人快节奏生活压力的最佳良药。
如果要想好好体验巴黎,真的需要在这里住上一段时间,千万不能有速战速决的念头。我在这里生活了三年多,从最开始的排斥和主动隔离,到心有所动慢慢靠近,到后来的略有了解逐渐吸取养分,但仍然离融入当地文化相差十万八千里。我从来没有计划过彻底融入西方社会,毕竟,骨子里仍然是中国。但兼容并取才能迸发出火花,我们要学习的,是那一份从容,和一份心有所依的寄托。
回国后,转战伟人故里湘潭,关于城市的故事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