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放下皆得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过这种感觉,孤零零一个人守着个空房子,然后像困兽一样在里面晃来晃去,看电视看不进去,做家务做不下去,玩游戏也玩不进去,什么都不想做,做什么亦无趣,百无聊赖,不知所措,无所适从,然后空气凝滞,艰于呼吸,那种虚空吞噬掉整个人,一种恐惧爬上来,后脊梁冒冷汗,浑身寒毛耸立,死去一般,不知人生何意。
然后逃也似离开,到大街上。人群熙熙攘攘,看到了活气儿的东西,只是擦肩而过,陌不相识,我不认识你,你也不认识我,依然孤魂野鬼一般。
这是寂寞,不能一个人独处的寂寞。
然后便每天张罗着给同事或朋友打电话,呼朋唤友、三五成群的喝酒,吃饭,唱歌,打扑克,打球,吃完、喝完、唱完、玩完、高兴完,一个人静下来依旧空虚。
这两天看复旦大学陈果老师的视频《论孤独》,讲到这是另一种寂寞,是一群寂寞者的相互取暖,而再多寂寞者的集体是逃不出寂寞本身的,就好像一件无意义的事重复一千遍还是无意义,一句没有价值的话重复一千遍也不可能成为真理。
这几年手机、网络、微信盛行,更是这样、那样的同学聚会,认识的、不认识的朋友聚会,这种吃、那种玩儿的同事聚会,巴不得每天有应酬,每天把日子过得丰富多彩、活的风风光光,结识各路朋友,巴结各界人士,然后堂而皇之为生活和事业储备资源、积累人脉!
这也是一种寂寞,是社交寂寞。
这样的社交表面看是热闹的、风光的、对现实有意义的,但是廉价的。因为所有社交的本质,都带有相互利用的成分。
廉价并不代表没有价值,而是价值不高。
人之所以喜欢社交,本质是害怕寂寞,是因为没有办法一个人独处,没有办法享受孤独带给自己的快乐。
在这里,我并不想褒贬陈老师这句话的实际意义,就像网上攻击她是“汤婆子”一样,说她欠缺现实主义,但就个人而言,这些年走下来,这种种寂寞正是内心的真实写照。我深刻地体会了寂寞和孤独的真正含义。
当我迷茫、困惑、遭遇困难或陷入绝境,真正拉我走出困境的人绝不是那些吃过多少顿饭、喝过多少顿酒、聚会过多少次的大多数人,它多半只是某一个人,即使几年不见,但一个电话,一个信息,一次见面,一次交流便心领神会、心存默契,我懂得他,他也懂得我,那是思想的交流和灵魂的碰撞,让我幡然醒悟、茅塞顿开。
它们更多的可能是一本书、一句话、一个电影、一件发生的事,是它们带给我们的深刻思考。
这些思想、灵魂和思考只能在一个人独处时才能正视,那时我们的精神是真正自由的,而精神的自由会还我们一个真我。
一个人的时候,我们不用刻意照顾别人的情绪,不用在意别人的目光和想法,我们可以卸下所有的面具来面对自己,面对自己的内心和灵魂,了解它们真实的想法和需要。
我们的眼睛是自己的,大脑也是自己的,眼睛把看到的事物和发生的事情传输给大脑,大脑产生思索,然后形成自己的思想。一个人专注或者天马行空地思考某一件事,才会产生自己的思想。
所以自我都是在孤独的过程中形成的,人这一生真正属于我们独处的时间并不多,所以格外的需要孤独,而惟有孤独,我们才是真正自由的!
和敬,清寂。
请关怀一下我们的灵魂和思想。关注一下我们的自由。关心一下我们的自我。
它们需要孤独。
所以寂寞是一种病,需要孤独来治愈。而寂寞离孤独并不远,仅一步之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