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间笔记的第二天早晨,准确的说已临近中午,是充斥着焦虑、自责、烦躁的。作者似乎早已预见到了这种情况,但她说“情绪不重要,专注于自我的表达就好“。
自责是因为我再一次的早起失败了。不知什么时候开始,醒来后躺在床上刷手机、看微博等成为了我起床的必备步骤,似乎没有这几步我的大脑就无法开始一天的工作,但这些行为却极易吞噬我珍贵的晨间时光。信息流让我在不知不觉中沉迷。这让我想到了最近阅读的书籍《认知盈余》中描述的“杜松子酒”。从杜松子酒到电视节目再到短视频、电子游戏,这是一代一代随着社会进步,被创造出来的、消磨人们自由时间的产物,我深以为然,但即便是认识到了这一本质,也很难让我不再沉迷于它们。对这些娱乐产品,我始终是有一种矛盾的态度的。在沉沦时会猛然惊醒,然后羞愧;在清醒时又会怀念,然后再次享受。这个过程消磨着我的专注力与意志力,但另一方面我又会不自觉地想:如果人类的自由时间不能用来享乐,那科技的进步、进一步解放人类的自由时间又是为了什么?
焦虑则是因为刚到第二天,我已经开始不知道该写什么了,或者说,不知道应该写点什么才是正确的“晨间笔记”。我的脑子里其实有着很多想法,比如昨晚《且试天下》开播,有些想吐槽的,还有些被帅到、磕到了的;再比如最近阅读的书籍、学习的手绘课等等。但如果真的写这些又觉得似乎有些刻意,起不到自省的效果。一纠结之下,甚至兴起了放弃的念头。这可不好,思虑再三,还是决定回归自我表达。
烦躁则是因为近日的工作密度。因为疫情,已经居家办公有一个多月了,之前还相对轻松,每天定时定量地完成工作,剩下的时间都是自己的。然而这两天,每天一醒来就能看到来自同事的催促微信,今晚通知明天给材料的工作节奏严重影响了我的生活。甚至此刻写着晨间笔记的我,都不得不因为工作的事情而分心、纠结、作出先后的选择。我虽正在写这篇笔记,但我的思绪始终有一部分思考着还没改完的ppt应该怎么改、会不会来不及,明天20号似乎又是某份材料的ddl……我认为这不对。居家办公也是有工作时效的,我应该允许自己可以不被打扰,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