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有复盘的习惯,很多时候复盘是一件自动发生的事情,不需要刻意的去做,但是人与人的复盘方式又不一样。
有些人的复盘,我称为“情绪型复盘”。他们不是从理性上去分析怎么可以做得更好,而是不断地反思,自己今天做错的那件事,真是太尴尬了,为什么当时就不能做得更好一点?为什么当时脑子就没转过这个弯?太后悔了,太焦虑了,太难受了!进而陷入更深的自我怀疑和价值迷茫……
这种复盘意义就不大,你也花时间在思考,但是你的思考全都是情绪主导的,你复盘了一通,能量反而更低了,也不利于你把事情做得更好。
与之相对的,是理性主导的“优化型复盘”。优化型的复盘着重于考虑三件事:
Keep:我今天做对了什么?什么事情值得继续保持?
Problem:今天哪件事做的不如预期?问题可能出在什么地方?
Try:为了应对这些问题,我接下来要做什么尝试?是否可以制定一个评价标准,来检验我尝试的有效性?
这就是经典的“KPT”复盘模型,我们在生活中要尽量把情绪型复盘转化为优化型复盘,关注事而不是关注人,这样才能获得更大的成长,以及更多的能量。否则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好的复盘能够让你成长更快糟糕的复盘,也会让你更容易怨天尤人,成为令自己讨厌的样子。
第二,如果你遭遇了“时代黑利”,那就先潜心发展综合能力。
最近有个词特别火,叫“时代黑利”。顾名思义,是时代红利的反义词,核心意思就是00后这一批人,每到一个发展阶段,就发现这个阶段的红利刚刚过去。
我准备考研,结果考研开始内卷了;准备考编,结果教师编开始淘汰制了;准备做生意,结果大环境不好,大家不爱买东西了……
从这个角度看我们真的很倒霉,但是反过来思考,这也是个机会:
大部分人在努力与回报不成正比的时候,都会选择躺平,这个时候你继续努力,你就能超越大部分人。
生存环境越恶劣的地方,物种的生存能力越强。如果你在时代黑利中都能存活下来,那么当红利来的时候,谁能跟你争?
所以暂时遭遇时代黑利,也不必灰心,潜心修炼综合能力。这样等今后黑利结束,红利到来的时候,你才能成为那个有准备的人。
第三,小尺度上一心多用,大尺度上形成系统。
生活中总是要处理很多事情,就像我一边做着实习工作,一边又要做自媒体,还要推动科研进度,还要维护亲密关系……想像高考时候一样,一心一意学习是不可能的。
但是这是否意味着我就应该完全一心多用,均匀用力?肯定不行。
你在短时间内可以一心多用,但是在大的局面和尺度上来看,你做的事情要能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
也就是说,一方面你做的所有事情,都在服务一个更大的目标,另一方面,你做的这些事情,内部之间最好能够相互促进。
比如我找的实习工作是做新媒体运营,这个工作就在为我今后从事新媒体行业铺路,同时我做自媒体,又与这件事相互促进,两件事都能越做越好。而顺利毕业能让我拿到研究生学位,获得更强的竞争力,稳定的亲密关系能为我持续提供动力和能量。
所有这些事情,在大尺度上都是为了让我在未来有更多选择的空间,形成综合竞争力。它们彼此之间也相互促进,这样的一心多用,就是可行的。
但如果你的一心多用没有形成一个系统,那你就要警惕是不是在瞎忙了。
第四,擅长深度思考的人,不会轻易陷入惯性思维。
生活中有太多惯性思维,比如明明学历贬值了,但还有很多人像以前一样迷信学历。
再比如“一分钱一分努力”,很多人认为这个专栏只有10块钱,即便亏了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所以执行上不当回事也不引起重视。这就已经陷入了惯性思维的陷阱。
颠覆这个惯性,是你开始深度思考的第一步。
第五,规模效应,是这个世界上最可怕的力量。
读书时候,我们经常看到两种人。一种人是平时不太学习,考试之前靠着聪明劲儿冲刺一波,也能取得不错的成绩,但问题是冲完之后,那些知识很快都忘了。
另一种人则是持续付出扎扎实实的高水平努力,他们的脑子可能不够聪明,但胜在稳定。
短时间内你会觉得前者更优秀,但你忽视了时间的力量。事实上无论是学习还是思考,背后都存在着一种非常可怕的规律,那就是「规模效应」。
一个分水岭是高三,从高三开始,题目会同时综合多本书多个章节的不同知识点,那些靠小聪明冲刺学习的同学,是做不出这种题的,而那些扎扎实实努力的同学,则经常在这个阶段后来居上。
这就是规模效应显现了它
可怕的力量。
所以,不要小看每一次简单的思考和打卡,短时间看,今天打不打卡都无所谓,但是我们拭目以待。
随着时间拉长,差距就会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