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一场雨不会停,没有一个梦不会醒。
第一个叫醒苏醒醒的是米苏的班主任陈老师。那是一个星期一的中午,陈老师打苏醒醒的电话,说原本不想打扰苏醒醒,可她实在担心米苏的状态,犹豫再三还是希望苏醒醒抽空去学校一趟。挂断陈老师的电话,苏醒醒才意识到她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太久,忽略了对米苏关心。
米湍出事后,为了减轻苏醒醒的负担,苏爸爸和苏妈妈默默承担起了接送米苏上下学,照顾孩子饮食起居,陪写作业,在作业本上签字等大小事务。他们不想让伤痛中的女儿多承担一点点压力,米苏也变了个人似的,不像从前一样黏着苏醒醒。两位老人只当是米苏懂事,却忽略了她的内心。米苏也是这场变故中的受害者,孩子虽然小,却比大人更敏感,更弱小,更需要关心。
苏醒醒到学校后得知,米湍出事后,米苏就变沉默了很多。一开始老师以为只是暂时的,暑假调节一下可能就好了。没想到今年开学以来,情况更加严重,平时不愿意和同学互动交流,上课也常常走神。最近更是情绪不稳定,昨天就因为一个同学不小心撞到她,她就和同学大吵起来,最后嚎啕大哭起来,其他同学都被她的反应吓着了。最后,陈老师建议苏醒醒近期多关心米苏的心理状态,必要的话,最好能带到医院心理门诊看看。
听了陈老师的反馈,苏醒醒的脑袋轰地一声炸裂开来,“我不仅仅是米湍的妻子,还是米苏的妈妈,我怎么能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让孩子默默承受人生巨变呢?我怎么会这么自私,这么混蛋?”自责、愧疚和无助像化不开的浓雾笼罩在她的心理。在现实面前,男欢女爱那些小心思根本不值一提,苏醒醒需要立即归位,做回米苏的母亲。
经过医生诊断,米苏患了中度抑郁症。医生开了抗抑郁的处方药,同时也建议苏醒醒陪伴米苏,尽可能让孩子参加户外运动,感受家庭温暖。如果有可能,家里的男性长辈也多参与陪伴,让米苏感受了补位的“父爱”。
苏醒醒和米湍都是独生子,两个家庭的男性长辈就是米苏的爷爷和外公,米爸爸身体不好,常年卧病在床,苏爸爸勉强可以陪伴,但米湍过世后,因担心苏醒醒一个人负担太重,已经退休的苏爸爸又在小区找了一份保安的活。无奈之下,苏醒醒想到了大傻——在网上表白她的贾义学长。
贾义学长听了苏醒醒的话,当即表示只要周末有空,他尽量抽出时间陪苏醒醒一起照顾米苏,帮主米苏尽快走出阴霾。贾义学长说到做到,第一个周日就约苏醒醒和米苏在人民公园见面。
三十多岁的贾义学长有点中年发福,但举手投足间又多了一份成熟男人的沉稳内敛、儒雅随和,魅力不减当年。更为难得的是,他还细心地给米苏带了一个芭比娃娃。苏醒醒心里一暖,感动的话没有说出口,眼波流转间却有万语千言。贾义大大方方地上下打量苏醒醒,最后将视线定格在苏醒醒的脸上说:“还是那个清瘦明朗的醒醒学妹,只是眼底藏不住的悲伤和疲惫让人心疼。”
此后,贾义每隔一两周就会抽空约苏醒醒,两人一起带着米苏去游乐园、公园、做手工或者去爬山。米苏从一开始怯生生,沉默寡言到慢慢开朗起来,苏醒醒依稀又见到了曾经活泼开朗的小女孩。
感激贾义的同时,苏醒醒也越来越依赖这个男人,两人的关系慢慢发生了一些实质性的变化。米苏在游乐园玩时,贾义会不经意地拉起苏醒醒的手,苏醒醒任由他拉着,直到米苏玩好回来再松开。有时候苏醒醒的冰激凌粘在嘴角,贾义会很自然地帮她擦掉。有时候贾义会深深地凝望着苏醒醒,不顾场合地蜻蜓点水般吻上去。后来,在一次贾义喝醉打电话给苏醒醒,两人在酒店里突破了最后的关系后,他们就开始似有若有地保持着微妙的情人关系。
苏醒醒没有主动讨论过他们俩的关系,因为死去米湍,也因为米苏,更因为苏醒醒自己都没有做好去正视这段感情的心理,她只是本能地抓住并贪念上这份特殊时期的心理慰藉。贾义似乎也不想去挑明这个话题,日子就这样似幻似梦般一天天过去。
正当苏醒醒逐步习惯并依赖上这样的情感生活状态时,新的变化正在悄然发生......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