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接触有关生死更多了些,最近的一次是8月份公公的去世,看着他带着氧气管被拉回到家里,看着他没了气息,看着他被装入棺材,看着他被推入火化……第一次目睹了死亡的全过程。
公公是一个瘦瘦的年近七十的老人,个子高高的,眼睛大大的,眼窝深陷,皮肤有点黑黑的,背有点驼,说话声音也不高,总是面带微笑,又透着老公说的小时候的那种威严。每次我们回家他都会准备各种好吃的招待我们。去世前的一周本来计划破婆婆来北京看腿,所以公公一直都在操心给我们带什么,晕倒的前一天早上还在打电话给大哥让他给我们买烧鸡和牛肉,不一会儿就说头疼瞬间瞳孔就变大了,赶紧叫救护车,接上就说不行了,但是还是拉到了医院,脑出血20ml,去了重症监护室。此时还在出差路上的老公接到了电话,就给我打电话说病重,我就说带着孩子回家,那一刻我无法想象他的心情,想安慰又不知从何说起,在火车的路上我想拉着他的手给他安慰,但终究没有,是因为拉了手也不知道说什么,那时看他我也不知道那是不是哀伤,但表现出来的肯定不及内心的百分之一,他也是个坚强的人,到最后我一直也没有见到他抒发他的忧伤,可能这就是男人和女人的区别吧。在后面三个月之后我和他发生了争吵,他拿着手机让我看他爸给他发的最后一条微信泪流满面,这是我见到的他第一次落泪。
在重症监护室的时候,医生告知治疗的意义不大,老公却还是坚持一定要待至少一周,来问我的意见,我当然也支持,很遗憾他没有见到最后一面。婆婆和大哥都说没有意义就别待着拉回家吧,我知道他们肯定是怕花钱。最后商量再待一周再说,我们先回北京。在我们坐上火车的前十分钟,大哥打来电话说公公的血压降了在抢救,我们又匆匆赶回到医院。还记得我们到医院是下午五点钟,夕阳斜照,把窗户映照得通红,老公就那样坐在椅子上,被光笼罩着,却是满满的忧伤。最后商量还是接回家吧,应该是公公冥冥之中不想让我们麻烦。女儿一直都不愿意靠近医院,或许是从我们凝重的神情知道了什么,女儿仰着头问我为什么又来医院,我说你爷爷病重了,可能你以后就再也见不到爷爷了,边说边泪流满面。
回家不到几个小时,就没了气息。接下来就是各种繁琐的流程,吊唁、出殡、火化等每个环节都有讲究,比如何时烧什么样的元宝、何时出去送路等,家里的人:婆婆、大哥、大嫂、老公等都有事情要做,比如盯着棺材上的灯和香一定要续上,遗照制作等,在忙碌的时候应该是能忘记忧伤,这大抵也是为何流程如此繁琐的原因吧,不能只顾着忧伤,还要接待宾客等,各个环节的哭也是一种感情的抒发。就我而言看到瘦瘦的公公张着嘴含着氧气管,我内心都五味杂陈,想想作为儿子的老公,该是什么样的心情呢,心碎的感觉吗?好想把肩膀给他,让他痛哭一场,但他那几天都没有说什么也没有做什么,只是在晚上睡觉的时候说,我再也没有爸爸了!
好久没有跟阿姨通话了,她是妈妈最大的妹妹,也是陪伴妈妈最久的,因为她俩嫁到了一个村,也是跟我们走的最近的亲戚,当然两家也少不了吵吵闹闹分分合合。她患癌有十年了,最近转移全身了,好久没和她打电话,拨通了视频。那一下我心里好难过,面前是浮肿的脸,泪眼婆娑,她说她要抛弃老的和小的(我婆婆和我表妹)走了,我只能说,您这么坚强肯定还有好长的时间。我该说点说什么呢又能说什么呢,说点什么管用呢,只能和她说,您一定要好好吃饭,多吃点有营养的,请放心,放宽心养好自己的身体,表妹已经成年长大了,而且还有我们陪着她呢!
挂了电话,一阵寒风,我紧紧地拉了拉衣服,北京冬天的风如此凛冽,一阵彻骨的寒冷。在生死面前,任何事情都是小事!生活的真相,就是接受那些无法改变的东西,包括生死!请活在当下,认真的把握住当下,哪怕是很小的事情,比如一日三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