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陋寡闻如我,得知蒙曼老师还是在2017年春节期间,那档风靡全国的大型传统文化类节目——《中国诗词大会》中。与康震老师的激情豪迈可谓动静适宜,相得益彰,蒙曼老师的委婉细腻无疑更似一股清流温润着全场,也在每一位观众的心田流淌。
同年七月,我又在河北廊坊,央视财经频道《魅力中国城》节目组上饶VS阿拉尓录制现场,亲耳听到她讲述并点赞上饶的人文,还主动投出一票支持时,便愈发觉得她的魅力已非人力可挡,心悦诚服地甘拜其裙下了。
照说,如此满腹诗书的女子应是那种不食人间烟火,独拥一份清逸与淡泊,大隐于世,小隐于尘的风格。但蒙曼老师却如明媚的春风般存在,谦逊、和善,言谈间始终眉眼含笑,让人感觉随时可以靠近。从此她的人与名便深深地印进了我的脑海。
2018年8月18日,樊登读书APP的“作者光临”里,她带着自己的新书《四时之诗》现身,素朴淡然,笑意满面。那一期,我听得格外入迷。直到快三个月后,我拿到了这本纸质书。
众所周知,中国自古便是诗的国度。但使我对唐诗更多一份热爱与钟情的还真是因了她的解读。王立群教授在该书的推荐序《敲开唐诗王国的大门》中这样写道:“中国古典诗词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瑰宝,唐诗是中国古典诗词的皇冠。从新中国成立以来,除了极为特殊的年代,每个时代的小学语文课本都会选录一定数量的唐诗作为必讲课文。因此,对唐诗的认同与熟悉是中国听众的一大特点,但是,绝大多数听众对唐诗的认知往往停留在似曾相识,或者会背全诗而缺少精准理解的层面上。”就我而言,确实如此,深以为然。
《四时之诗》共含优美唐诗32首。除了与节气相关的24首和诗仙李白的《子夜吴歌》之《春歌》《夏歌》《秋歌》《冬歌》四首外。还有四首与现代节日相关,即情人节:李白的《长干行》、母亲节:孟郊的《游子吟》、建军节:王昌龄的《出塞》、教师节:唐玄宗的《经邹鲁祭孔子而叹之》。
32首诗里,李白一人就占了7首,可见其在蒙曼老师心中的地位。仅次其后的是王维占4首,杜甫占3首。剩余的如杜审言、苏味道、孟浩然、王昌龄、卢纶、白居易、杨炯等我们耳熟能详的唐诗界大咖均各占一首。
难得的是诗作者中还出现了杜秋娘与唐玄宗两位,让我既感意外又觉惊喜。“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予人无限振奋的励志之声竟传自一位风尘女子之口,令人赞叹不已。
更有“夫子何为者,栖栖一代中,地犹鄹氏邑,宅即鲁王宫,叹凤嗟身否,伤麟怨道穷,今看两楹奠,当与梦时同。”原来出自一代帝王——唐玄宗,这也是《唐诗三百首》中唯一的一首皇帝诗作。读罢全诗讲解,又让我对孔子这位至圣先师的生平唏嘘感佩了一番。
所有诗篇按照季候排列,由春至冬,从草木葱茏到冰天雪地,从罗敷地里采桑到思妇寒夜絮袍。从“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到“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但蒙曼老师选诗的标准显然不是依据诗中的景与物而定,而是诗人写作此诗时的情与意。
“中国人追求的不是一把火的炽烈,而是一江水的长情。”我不知道从书中摘录的这一金句出现在APP页面上时引起了多少人的共鸣,但绝对在第一时间击中了我的心灵。
没错,“情”是此书的主题词。“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是两小无猜的儿女情;“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是迫不及待的炽烈热情;“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是低调内敛的温情;“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是良辰美景之时,心有喜悦却又无人分享的惆怅之情;“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是难舍难分的母子深情;“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是诗人看透世俗利禄从此决绝义然的真性情;“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是抽刀断水水更流的思乡之情;“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是冬天里与朋友痛饮一杯以酒暖身的恣意闲情……
以上种种,不胜枚举。每一首诗都蕴涵着诗人的一种心境,每一首诗都寄托着诗人的一种真情。静静地一行字一行字看过,细细地品味着蒙曼老师的解读,你会觉得,无论春夏与秋冬,无论得意或失意,《四时之诗》里,总有一首甚至多首可以用来表达自己。
除了用于表达自己,樊登老师还曾说过“我们可以通过诗歌来滋养心灵,通过让我们的内心变得更为丰富与细腻,去感受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美好。”他是对的。因此,蒙曼老师才愿意把古人苦吟的精华拿来和大家分享,从五万多首唐诗中精挑细选出来,“让大家和我一起,细细领略那穿越千年而来的风花雪月和那历经千年不朽的绣口锦心。”
天若有情天亦老,月如无恨月常圆。岁月变迁,诗人的名字,也许会在我们的记忆里淡去,但他们的诗作将持续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后人。《四时之诗》,春夏秋冬皆是情,亦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