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所有发表论文中唯一没有收到当期刊发刊物的一篇论文。因为投出去一段时间之后没有得到录用的通知,所以觉得可能不符合刊物要求,便做了较大幅度的修改后以《论“以人为本”的教育》改投了另一个刊物,紧接着它就在重要位置上发表了。一段时间后在知网上偶然发现原稿在随后一个月也被发了出来(可惜一直没收到当期刊物)。当时要是查重的话,估计就没机会了。
“以人为本”的教育是一个比较弘大的主题,在理解和把握上比较理性和抽象。本文抓住了几个主要问题展开,“以人为本”之“人”为何人,“以人为本”之“本”为何本,是谁在实施“以人为本”的教育,教育何以实现“以人为本”的战略思想。今天在核心素养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坚定立德树人、播种未来的理想信念,如何真正实践“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如何培养和造就一代又一代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每一个教育人必须思考的重大问题和必须承担的神圣使命。
“以人为本”的教育是国家、社会和历史发展的题中之义,其“人”之所以为教育之“本”,就是因为人是教育发展的主体和力量,是教育发展的目的和标志。
马克思说:“人的全面发展意味着自己真正获得解放,外部世界对个人才能实际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为个人本身所驾驭。”只有获得了人的解放才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也只有获得的全面发展才能走向人的解放。在“以人为本”的教育视阈中,当视人的解放和人的发展为社会根本之时,才能够说真正理解教育的使命与责任了。
实施“以人为本”的教育,是在新课程改革和核心素养发展的现代语境下提出的一种教育思想,一种价值导向和行为方式。
在教育领域之中,全体教师是贯彻落实“以人为本”教育思想的主力军,应把关心“人”的成长作为自己首要的使命与职责,相信教育的正义与高尚,相信人类精神的尊严和力量。要树立学生主体的教育观,尊重学生的人性,启迪学生的智性,激扬学生的个性,完善学生的品性,努力让学生学会做事和学会做人,实现和完成学生的社会化过程,使学生成为完整的、合格的社会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