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意识地“花时间”,做自己的“时间投资人”
其实,我觉得时间无需管理,尽力给自己的时间赋能,尽力做一些能存储时间的事情就行。有意识地花自己的时间,做自己的“时间投资人”。
比如,减少一些网上冲浪的时间。因为这是把自己的时间投入到享受别人的劳动成果上,而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创造自己劳动成果的时间。当然,一定限度的娱乐放松是可以的。
前提是要有意识地觉察自己的时间都花在哪了?这样“花时间”,内心是真正的满足和快乐吗?核心的时间,是不是花在了第二象限重要但不紧迫的要事上?每月总结、年终总结时,能不能看到自己在“时间账户”的“进账”?
就像很多人问我,同样是每天上班,为啥我还有时间做那么多事(做饭,读书,运动等)?很大的原因就是我花在那些无意识中就“吸走大量时间”的事上时间少。
我很少刷某音、某书、短视频、蹲直播间等,虽然也追剧但都是在做家务时边做边追,而且有时候能分两三天才把一部电影看完,享受这份延迟满足感、享受“我口袋里有颗糖,等晚点我再吃”的感觉。
比如,可以试试记“时间流水账”,或者写日记,帮助觉察时间都花在哪了。
2.保护“个人自信账户”,积累自我效能感
书中多次提到“个人诚信账户”,我更愿意称之为”自我效能感账户“。
自我效能感有了,才能开启“相信自己能做到→积极去做→真的做到了”的良性循环,才能“敢于”尝试想要的自我改变。
所以要尽量减少生活中未实现的期望、半途而废的计划,以免它们成为“我就是说到做不到”“我这次可能又坚持不下去”的证据,损害“个人自信账户”,带来挫败感、迷茫、焦虑,还因为习得性认为自己“不做到”而放弃尝试。
当尝试自我改变时,从小处着手,慢慢来,先把计划定的相对容易实现些,攒了一定的自我效能感之后,再逐渐提高要求。
比如,平时很少运动的话,就不要一上来就立下“我要每天运动”的flag,可以先从“这周我要运动两次”“下周我要运动三次”开始。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