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从开始牙牙学语时开始,“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等就成为了许多中国人的启蒙诗句。那时候,我们只是觉得这些诗句朗朗上口,并不清楚其实际意义。读书时代,每一学期的古诗古文背诵,也仅仅只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为了获得考试卷上的三五分,我们并不知道为什么要去学习背诵这些诗句,更不知其背景和意义。
央视的《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第一季就开始关注啦),在这个春节假期里,以新颖形式,巧妙的手法和丰富的知识内容,吸引了各界的高度关注,也引发许多人的热议。
虽然四川语文老师夏昆没有最终成为擂主,但他身背吉他走上台时的潇洒自信,还是深深打动了我,也许他会新纳入到我偶像的排列次序中。之前看过他写的书(现正看第二本),知道他平时在给学生讲授诗词的时候,或者吟诵,或者咏唱,形式多样,他不仅带学生走进了古典诗词的王国,而且引导学生去陶冶情操。我想,央视之所以能成功举办成语大赛等此类文化节目,与夏老师等一大批默默在讲堂上无私奉献的老师们密不可分!
比赛中所有诗词题目几乎全部出自中小学的课本,涵盖豪放、婉约、田园、边塞、咏物、咏怀、咏史等各个类别,聚焦忠孝、仁义、爱国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既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迈,又有“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的婉约,亦有“雁字回头,月满西楼”的飘逸。
除了选手间的激烈对决,更吸引人的还有点评嘉宾对题目和诗词所做的解答,让人豁然开朗,仿佛跨过时空隧道,潜入先人生活的意境。在快速消费的年代,《中国诗词大会》这样的节目,用文化的沉淀感动你走进你心里。说是诗词的狂欢,不如说是现代人城市病的一副解药。
从几岁儿童到几十岁花甲老翁,不管来自何种行业,从事哪项工作,是否接受过高等教育,百名选手的表现都是可圈可点,他(她)们都有热爱诗词的共通点,都充分体现了“腹有诗书气自华”。能打动古人的诗词,不管相隔多少时间,照样能让我们动容,这就是传统文化精髓所凝聚的力量吧!
不管谁最终获胜,比赛总会有输赢,但在此过程中,选手们为公众奉献了一台超级棒的节目。感谢他(她)们,让我品味到最经典的古诗词,看到无冕、萌叔、学霸、高冷的风采。
诵读中华诗词,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滋养心灵,生活确实不止是鸡零狗碎,还应该有诗和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