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之前的文章谈到过,节拍器是练习乐器一个非常好的辅助工具,它可以使自己的练习更规范,更稳定,从而形成正确、良好的演奏习惯。
其实节拍器的作用远不止于此,它还有一个巨大的好处,就是可以帮助学琴者,稳定地提升练习强度,使自己在不知不觉中,就获得了作品所要求的力量、速度与耐力。
今天宛与洛就为大家分享一下,如何利用节拍器,提升练习练习强度。
并不是简单地把节拍器的速度调快就可以了,首先要满足两个条件。
①必须要在演奏正确的基础上,再调快速度。
②必须在遵循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调快速度。
以下将进一步说明。
演奏正确,包括音符正确,节奏正确,速度正确,表情记号正确等。
如果在节拍器慢速度的情况下,都不能保证正确的话,那么可想而知,随着速度的加快,我们是在不断地巩固错误,并形成不良的演奏习惯。
所以,你的演奏首先需要在慢速度、低强度时就要全部正确,再来谈增加强度的事。
当音符都演奏熟练了,节奏、节拍也稳定了,所演奏的每一个音,每一处节奏型,都能与节拍器上的强弱点相吻合之时,我们就可以提升练习强度了。
都知道是把节拍器的速度调快,就可以提升强度,那究竟是调多快,每次调多少,这其中分享一下我的经验。
我认为,当之前节拍器上的速度,“卡”得完全正确且非常轻松的时候,就代表了学琴者适应了当前的强度。
这时可以在此基础上,以尝试的方式,增加“1-10”的区间值。
为什么是这个数值?我来谈谈自己的经验。
速度调快超过10,会有明显的听觉上的变化。学琴者如果一次调快太多,会非常不适应,练习起来效率很难保证。
而速度只调快1的话,基本上听不出来变化,学琴者自然没有任何心理负担。
有人会说,只调快1进步太慢了。其实不然,慢就是快。因为更容易适应,所以在适应后,可以直接再提速。
比起提速10的适应时间,提速1几乎不费时间,可以“连着”提速。
所以利用节拍器提升练习强度,合理的速度区间就是1到10。
同时我们需要在具体情况时,再具体分析。比如一首作品练到后期,节拍器“卡”到了140以上,这时一次提高10是非常困难的,因为速度越快,越不容易再提速。
所以就需要学琴者,根据自身的现有能力,在1到10之间,尝试着找到合适的提速数值。
利用“试不过三”原则,提速10不适应的话,换8,换5,换3都可以,宁可慢慢地提速,提高强度,也别奢望“一口吃个大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