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这部小说,起因是看了电视剧《大江大河》,但电视剧只演了一部,意犹未尽,便找来了小说看。说实话,小说真的比电视表达的更真切,而小说后边还有一部《艰难的制造》。
整部完整的小说是从1978至2008年,改革开放的头30年,因为自己年龄和小说描写的年份有很大的交集,但书中所写的事情我当时只是作为一个学生的旁观者而不是亲历者,不过所写的事情还是不陌生的。现在在改革开放40年之际看国家现在取得的成就,看国家大政方针的变化调整的脉络,再看这40年来的历程,这部小说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改革开放的历史不能被包装成如花似锦、一马平川的线性历史,它充满了曲折、反复,充满了人的命运起伏。
历史逻辑和时代潮流落到具体的人头上,带来的是不仅有阳光,还有风雨的冲刷,让人在每一个重大关头都会面临着艰难的抉择,从而让人在回头看时,有时候也不能不顿生“九死一生”之感。
制造业,甚至可以说是实体业的艰难,制造业的投入产出不高,回报慢,尤其是经济快速泡沫式的膨胀,金融回报已不断放大的时候,制造业被人的青睐又少之又少,但是以制造业为主的实体业是国家实力的支撑,是国家力量的体现,必须认清这一点,必须鼓励其发展,必须在社会上宣贯着这种甘于寂寞的工匠精神,必须有好的政策来支持这一切。还好,现在从17年底至今,国家的种种举措已经印证着这些。
人生一场戏,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生存的意义,不用主观去面对,客观看待。魅力,不是你留给别人美好的第一印象,而是相识多年,别人仍喜欢和你在一起;不是你瞬间吸引了别人的目光,而是别人熟悉你以后,依然欣赏你;更不是相见恨晚,而是历尽沧桑后由衷的说,认识你真好。
投入的看小说同时也看自己的生活环境和社会定位。东北相对闭塞了,年轻的人如果我处在杨巡位置怎么就做不出那样的成绩。向往杨巡那样的奋斗历程。前几日金融投资失败的经历,让我在工作时无法全身心投入的教训,暴露出我的盲目、我在微小收入时忘乎所以的膨胀,也反映出我的相关知识很薄弱,好在可控,所以看到小说中某些情节,我还真能有点感同身受。
其实,自己的骨子里更多的流露出的是宋运辉,愿我能像他一样,有坚韧、有坚守、有执着、有梦想,也有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