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12月29日)去看了《半个喜剧》,前半部分笑到飞起拍大腿后半部分真实又扎心。我觉得是一部很现实的剧了,一个逃不过的主题:在原则和底线加持下的爱情和面包,到底选哪个?或者说要怎么选。电影给了一个大圆满的结局,莫默和孙同在一起了,孙同自己去拼搏事业了,不再是郑多多的一条“狗”了,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想做个人,也做到了。郑多多开始重新追女朋友,痛改前非。但是谁都知道,现实并不是这样的,现实是很务实的,是会选择更安逸的生活,更多的金钱、财富和地位。所以可能也正是因为这样,这部电影想告诉我们,或许真得要问问自己的心,自己心里是怎么想的。
我忽然想起《小旧代》电影里柯震东对郭采洁说的一段话,如果我今天是个穷小子你顾里还会爱我吗?郭采话怎么说的,她说,没有金钱的爱情它就是一盘散沙,风一吹就散了。真实吗?很真实。但确实是如此吗?也不完全是。毕竟在我们这芸芸众生中总有那么几个勇敢、自由、独立的灵魂愿意放手一搏,结果可能好也可能不好,但对于他们来说,做了自己想做的就够了。就像莫默所说的,我就想撞一撞嘛,撞不死我就再试一下嘛。
世界上有感同身受吗?没有,真的没有,即便是有过相似经历的人他们都难以感同身爱,更不用说那些背景、经历完全不同的人了。所以才有了孙同对莫默说的那段话:你生在天上,你生下来就什么都有了,而我生在阴水沟里,你们这种人就没有办法明白我们这种人的处境,你来沟里看一看,你就什么都明白了。同样的阴水沟这个比喻在《少年的你》里也出现过,小北看到了陈念在英语课本上写的:We are in the gutter, but some of us are looking at the stars.——我们生活在阴沟里,但有人依然仰望星空。这是陈念支撑下去的信念,后来也成了小北的信念。生活在阴沟里的人,不需要你喊加油,告诉他们要从阴沟里走出来。他们需要的可能是你伸出手陪他们走出去。这也是小北和陈念互相为对方做的,也是莫默为孙同做的。这样做难吗?都很难,因为不知道会以什么作为代价,也不知道自己是不是能够像之前一样那样纯粹地为一个人。可是他们依然这样做了。要么把自己的命交到对方手中,要么陪着他从头再来。需要的是什么,是一腔孤勇,是对自己和对方的不甘心。
我在豆瓣上给这部电影打了4分。因为在我看来,我不信任爱情的力量,我不相信在与现实的交手中爱情还能那么完整。很大程度上我觉得不是爱,只是孙同的底线和原则让结局很圆满,他和莫默的爱情只不过是催化剂。相信爱情,但我不信任它。
半个喜剧,用爱情故事讨论底线和原则的问题。底线和原则在哪里,就是你可以选择当狗,但不能当了狗还假装自己没有当过狗。就像孙同于郑多多,住郑多多家的房子,穿郑多多不要的衣服,用郑多多扔掉的书包,甚至最后决定和莫默分手,生活感情上都没有摆脱郑多多。现实生活中我们都在说舔狗,也就这样了吧。方便,快捷让你得到你最想要的。有意义吗?没有但也有。所以有人抗争也有人接受。没有对错,只是符不符合自己原则而已。
我一直叫错半个喜剧,把它叫做半个爱情。看完预告片就叫错直到到影院。。。可能在我潜意识里觉得两者表达的主题大同小异,一半喜剧一半悲剧,一半爱情一半面包。最后讨论的都是甜与苦,底线与尊严。
影片里有几个小细节很有意思。电影主题曲《如果我不是我》;孙同妈妈精明有头脑,她和赵本山演过小品《相亲》,广为流传的“海燕呐,你可长点心吧”的出处;新娘子那么好看那么有气质,郑多多依旧出轨;郑多多和父亲的对话,父亲永远是命令式语气,且郑多多很少回应。
影片让我流泪的地方,是莫默在听完孙同的歇斯底里后回家吃饭的场景,饭桌上忍住不流泪,坐在她对面的妈妈满眼心疼,小心翼翼地吃着本来要叫孙同一起来吃的六月黄,她父亲拿了一罐啤酒放在莫默面前,一句话没说。我就在这儿开始流泪。亲情和爱情的选择中我永远选亲情。
最后两个问题。搭上了顺风车你还愿不愿意下车奔跑,哪怕会摔倒摔伤。如果我有多一张船票,你会和我走吗?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