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笺《太平广记 卷二八三 》中《阿来》、《来婆》以及《何婆》等,以为此类“邪俗师婆”为女巫,擅长“琵琶卜”,多引他书,如王建《华岳庙》“女巫遮客卖神盘,争取琵琶庙里弹”,结论曰“盖唐女巫皆能弹琵琶,亦如后世江南道士皆能吹箫笛,余少时常见之”。
女巫之琵琶,道士之箫笛,皆招徕客人之手段也。如彼时跑马打拳之走江湖类,每作把戏,必先敲锣鼓。宋刘攽,过苏州饮与州府。苏人善讴,刺史令门子唱,扭捏不行,伪令皂吏打二十大板,门子惧,讴。攽曰:讴必先打板,哄堂大笑。盖言唱曲前必有檀板为先引也,可与琵琶箫笛同归。作为一种民间艺术,道士之箫笛、天桥之相声、打麦场之说书、田埂地头之二人转,皆有其艺术性。最近由于郭师傅之宣传,相声成为喜闻乐见之艺术,且以传承旧艺术为名,比如白沙写字,大有人推崇。某年幼之时,见过卖狗皮膏药之艺人,随口唱诵--现在经郭师傅普及,知道为《太平歌》-一边写字,无非是福禄寿喜之类,未有高大上之感觉,只是流浪江湖之艺人作为招徕手段罢了。这种人属于三教九流,因为无田地可耕种,无读书之余资,靠一门手艺走街串巷来糊口,人以为下贱也,明清明确规定倡优皂吏不得科举。不得不说,三教九流之类,为糊口,必须吸引众多人来听看,方有多挣钱之可能,用了一些不光明的手段,比如是则女巫之骗,说书唱戏之不登大雅之堂的段落。《探清水河》就是清末民国时代之下流歌曲,郭师傅的改编,把其中下流唱段删去而已。这种手段,为正人君子不齿,谓之下九流。即便是彼时之普通人,也不以为是,吾乡俗语“说书唱戏,拉呱放屁”可证也。
1949年后,文艺之改革“去其糟粕,留其精华”为宗旨,如侯宝林先生对相声的改革,是成功的。当然,许多旧社会之文化传承得以中断,其中有可取之处,非全是糟粕,以现代之手段,可以有所保留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