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期父母成长加油站
4月19日总结
今天早上的游戏中有两点感悟:第一,想完成任务就要盯住目标,在这个过程中无论遇到什么问题都要随时调整自己;第二,团队中做好自己份内的事情,同时也要跟队友打好配合,遇到问题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不埋怨、不推卸责任。
上午的观影课——《你的孩子 不是你的孩子》,王老师通过电影引领我们明白了要透过事物的表象看到本质,才能从根源上解决问题。第一,要用慈悲之心去透过表象看到问题背后的需求到底是什么,不要只盯着问题。第二,教育的本质是引导孩子成为一个有探索精神、创新精神,要活出自己的人,而并非学习的工具,然而我自己都不知道该如何活出自己,自己压根就没有的东西怎么能给到孩子呢?慢慢练习觉察,试着不再用自己的认知经验去定义人、事、物,看到问题背后的起心动念是什么?看清楚自己内在的需求到底是什么?卡点是什么?一点点抽丝剥茧看到生命的本质是什么,勇敢的面对自己的卡点,这一页才能彻底翻篇。第三,把人生拉长,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用历史的眼光来看清事物的本质,祸福相依不为一时的得失耿耿于怀。第四,真正的和解是真的看你好,放下自己作为父母对孩子的执着,放下作为孩子对父母的怨恨,众生皆苦,何必互相为难。第四,看到了自己一个卡点——不太敢当众发言,怕说错。试着觉察了自己这个行为背后的问题在于从小被比较,不敢真实的面对自己的不足,对自己不诚,对他人更不诚。
中午就餐,要求尽量左手进餐同时止语,实际上做起来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做。发现大家都差不多,并不是自己一个人做起来困难。刚开始怕夹不住影响别人吃饭,就用右手加一些菜放到自己的盘子里,换左手吃饭。后来练习一阵后就直接用左手夹菜吃,为了不影响别人,夹之前就明确目标,看准直接下手,特别准。
下午的小组讨论对我触动很深。记得第一参加父母成长加油站,有一次晚上的活动是“吐槽大会”没有听完就以接电话为由离开了,觉得很无聊,对自己也没有帮助,现在想想自己太无知了,那是多么好“以人为鉴”的机会啊。通过小组成员的分享,照见了自己的一些问题:1、自己对于金钱的匮乏,以为自己没有说女儿就感觉不到,殊不知自己的一言一行早已出卖自己;2、自己对于没能上大学的那份执念自己以为没有强加到孩子身上,其实却一直往孩子身上压;3、很多时候自己为什么纠结、内耗、焦虑、害怕,其实是自己想的和自己做的不一致,没有做到合一,外面一有风吹草动,自己就摇摆不定,被表象迷惑了眼睛与自己的初心背道而驰。4、精神层面的成长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用臧老师的话说是慢慢养出来的,是从里到外浸泡出来急不得。
晚上的活动心里就冒出两个字:感谢!感谢王老师用心的安排,感谢臧老师和所有义工老师的付出,感谢女儿的陪伴,感谢所有学员家人能量的加持,爱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