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日,看到了著名作家余光中的一篇文章:《世界上最无趣的莫过于开会了》。听罢此文,我也深觉开会的无趣,台上的人陈词滥调,台下的人呆若木鸡。开会虽无趣,但生活中的我,却喜欢把这段时间变得有趣。我喜欢利用这段什么工作都不用干,什么工作也干不了,而且别人也干不了,我也不用焦虑的时间里肆意地做自己想做的或能做的事。比如,随手在笔记本上涂涂画画,来个自画像或静物素描,这是平时忙碌加上焦虑的自己不能够满足自己的奢侈品;又比如,利用这些时间,对过去一段时间的工作做一个总结或对未来的工作做一个计划;或者什么也不做,“聚精会神”地听着台上领导的激情澎湃,实则思绪乱飞,天马行空。你看,开会多么有趣!至于受不受干扰这件事,我想,从小的我并没有在父母创造的“真空”中看书、写作业、睡觉等,所以练就了不容易受干扰的功夫。
可能是因为自己急于求成(积极进取),稍带焦虑(勤奋)的性格,我喜欢对时间的“叠加”利用,现在来理一理我的“叠加”时间利用法。
1、每日刷牙、洗脸、蹲厕所、做家务时,我习惯地用手机播放音频(大爱喜马拉雅APP),听书、听文章、听讲座、听娱乐节目。每日做洗漱等这些机械式的,习惯性的事情不用花费太多脑力,所以这二者不是很冲突。我是个听觉型学习的人,所以有时候喜欢听大过于看。最近比较闲,到现在听了几百篇文章肯定是有的,要是让我专门花时间看书,我肯定是做不到的,而且没有那么多闲暇时间。越是听得多,越是感叹书籍真的是很好的心灵营养,每日消化一点,是对灵魂最好的滋养。
2、利用公交上、散步途中、等人、开会等这些看似闲暇而无聊的时间“自由联想”。比如当时考研的很多知识,都是在那些路途中背诵和思考的。在那些时间里,我的思维更加活跃,没有束缚,没有疆界,头脑是清晰的,自由的,有创造力的。而且仿佛在那些时刻里,我才变成了真正的自己,其他的时间里,像个木偶,像个被编程的计算机,例行公事。
所以我不喜欢开车、打车,更爱在环境优美且安全的地方散步,或蜷缩在人少的晃晃悠悠的公交车的后排若有所思地望向窗外、放飞思维,那种感觉甚是畅快。当思维的广度与深度一次次地超越从前,对人事物有着更全面而深刻的理解和把握时,真的是心花怒放,激动万分,这是独属于一个人的快乐。你呆若木鸡地坐在车上或走在路上,此时思维已带你遨游天际。亦或是你禁不住露出一个莫名其妙的微笑,别人瞟你的目光中写满了:这个傻…没事吧!I don’t care.我的世界你不懂。
3、看书、看电视、玩手机时泡脚。因为追求健康美丽,我比较喜欢养生。对于热水泡脚,是在市面上鱼龙混杂的养生理念中共同崇尚的,那好,就是你了。而且凭我多年的养生经验,自诊为体质偏寒,所以也断断续续地一直坚持泡脚。反正娱乐时闲着也是闲着,不如把脚浸在温暖的水里舒服一下,加点醋还可以美容养颜哦!有时看电视时,还会拿点大蒜来剥一剥,第二天炒菜用,哈哈。
4、拖地时腿部要做弓步状姿势。就像是自己在做弓步运动,只不过手里拿了个拖把而已。弓步可以提臀哦,屁股向上提一公分,腿就显得长三公分。还能收获大长腿呢!
5、洗衣服、切菜时蹲马步。如果刻意地练习蹲马步,我坚持不到一分钟,但洗衣服时,精力花在衣服上面,便会暂时“忘记”或没那么在意自己在蹲着马步,所以可以坚持更长的时间。对于切菜,因为本人个头高,切菜的台子对我来说有点矮,所以蹲着马步对我而言反倒更合适。
6、敷面膜时躺在床上,把腿翘在墙上紧贴着墙面,身体与墙面成90度。这样做一举两得,一边给面部补充营养,一边促进腿部的血液循环。
7、买菜时去一个远一点的地方,这样便有理由骑自行车去。路途中也是一种锻炼,没必要再专门花时间锻炼。每次在菜过称前,我喜欢自己估摸着大概多重,锻炼自己的估算能力。以及算账时,自己在心里计算,提高自己的运算能力。
……
在有限的每日24小时里,你不断地给自己更多的,更好的,便是对生活最大的珍惜与热爱,对自己最大的宠爱与“富养”。名牌包包、衣服、首饰可以滋养我们,但给自己的成就感、满足感等精神食粮更像冬日阳光,暖入心田;满园花香,沁人心脾。只要有心,便可处处寻得生活的灵感与美妙之处。
当然,这只是对一些闲暇以及边角时间的运用。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需要我们花费整块的、大量的时间投入,才更有利于把握事情的整体性和逻辑性。但二者并不冲突,闲暇时间的有效利用像是个绣花枕头的精美花边,锦上添花,平添精致与完美。
另外,还要注意投入的重要性。投入是个非常金贵的品质,对于一件事情的投入程度很大得影响着一件事情的成败。如果同时做两件事让你力不从心,效率低下,那么还不如只是认真投入到一件事情中来。有得必有失,听书听得入迷时,可能会使得你刷牙时没那么细致,切的菜不够均匀和美观。最重要的是懂得取舍,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