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时习之:首先有学,寻求知识和经验,从书本上﹑老师﹑同学﹑朋友或大自然中求的学问。然后才有习,将学到的知识﹑经验和理论,应用到自己身上,并刻意练习。
我们不仅要学到,还要融汇贯通到自己的工作生活中去。再重复的练习,就像李拓老师在深度阅读训练营里,教我们用泡泡糖阅读法,去阅读一本书,然后理解和输出。还要刻意练习。
最近正在读《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书中提到要养成一个习惯,平衡需要花费66天的时间每天练习养成习惯。所以咱们论语返现营,也是需要连续学习两期,坚持学习读论语的好习惯,通过小鹅通每天学习和阅读论语的习惯,完成作业打卡,那么对我们的一生都将受用的,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咱们五湖四海的书友们,在樊登读书这个平台上,齐聚一堂有着共同的目标学习论语,这是多么可贵的缘份啊,可以在线上结识不同地方的人,共修论语,这样难道不值得高兴吗?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人家不了解我,这在正常也不过了,很多人其实也不了解自己的。不了解有可能不够熟识,或者人和人沟通交流中出现状况,那么解决问题就好。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地图需要完善它的,在《礼记-大学篇》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就是修心,也是一切的根本,所以从自身开始做起,关注个人成长,不受他人特别是负面评价所影响,就能很快乐的
️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古今中外,孝顺父母,敬愛兄长,重视孝为人之本,传统美德之人,会做些冒犯尊长的事,这种人很少見的,不做冒犯尊长之事的人,还去制造紛爭﹑判乱,造反的人,在孔子那个年代里几乎沒有这十年的人,我想現在应该也沒有吧
在有子看来,一个人如果在家里懂得孝敬父母,善待兄弟姐妹,当他走向社会后,就会尊重上司,友善对待朋友同事,能以自己的行为促进人际的和谐,进而有利于社会的稳定。
有子此言,深得孔子“孝道”大意在待人处世上多怀有深厚的情感,这样的人,是不喜欢冒犯上司,也不愿祸害同事的。
有子认为做人最终目的是求“仁”。不论是人生的建立,还是内心的修养,都应该把“孝悌”作为根本。从个人修养来说,无论是真诚博大的情怀的养成,还是自己至爱的光辉人性的培养,都得从“孝悌”起步。
“孝悌”不仅仅是高尚的起点,也是人之为人的根本所在。所谓“君子务本”,就是指抓住“孝悌”的根本,从关爱身边的人做起,培养自己的美德。
如果每个人都有想成为品行高尚的君子,社会必然会形成良风美俗。在这样的社会里,必定会有更多的人获得幸福和圆满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