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熬粥时,加半锅水,添上米,上炉开火。三五分钟的时间,锅里的水就会沸腾了,如果再不管,原先飘在锅里的白沫子眼看着就膨大起来。它们之间互相拉扯的筋腱,就越来越长,每个晶格越来越大,那些白沫子也就越来越高,一个个碰到透明的锅盖上破碎掉,但是也将锅盖黏糊得一塌糊涂,再也看不清锅里的情形。如果再不管,那些沫子会奋力挤出锅盖,弄得锅盖一跳一跳的发出“咕当咕当”的响声。这个时候再不处理,瞬间那些沫子就会撑开锅盖,四面八方奔涌而出,溢得整个锅体一片狼藉。这个时候忙着掀了盖子,调小火头。那些泡沫还是会在积攒的压力下惯性地向上冲,不可控地滋蔓到锅体,锅台。留到锅底的泡沫夹杂着水和米,“滋滋啦啦”地就扑灭了炉罩上的火。炉罩上面的高温瞬间,将那些泡沫炙烤干,炉罩变成了一半黑,一半灰。这个时候就不得不关了煤气,然后重新打火了。再看锅里的泡沫差不多下去了,锅的外面结了一层厚厚的饭痂子,锅沿儿也都被米粒焊了一圈,锅里一下子少了三分之一的粥。但是拧了半天的开关,却总是只有一部分孔没有出火。原来出燃气的炉罩小孔被堵住了,不清洗通顺一下是不能再点燃了。
我不喜欢饭溢锅,但是饭在成熟的过程中,不可能不产生泡沫。所以也没有必要害怕泡沫。关键是要掌握规律,在关键的时刻,紧紧盯着,在泡沫变大,快速向上的时候,迅速撤掉锅盖,调控火焰,就能保证不会溢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