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每听到或看到朋友们同事们正在哪旅游儿或者从哪儿旅游结束回来,我总会想到自己的护照压箱底很多年,也应该要去走一回;想到自己三十有余了,还没去过几座城,走过多少路,心里一阵失落和不甘。然而,紧接着我却又以缺伴儿、工作忙、孩子小等各种借口一动不动。如此日复一日,我便一直懒洋洋地呆在一座城,只在别人的图片里看看外面的世界,不知该如何做旅游攻略,如何订票、订酒店以及谋划路线等等。久而久之,去旅游的欲望极度萎缩,甚至在萌生之时会同步幻想着在异地的各种无措和囧,最终还是迈不出沉重的步伐。
自从妈妈走了之后,我一直沉浸在无限的悲痛中,同样的路,相似的场景,相似的人……一点一滴都会勾起我对妈妈无限的回忆,禁不住泪流满面,心痛不能自拔,甚至有随妈妈去的念头。丈夫总劝我说,你还有我和孩子们,你这般叫我们如何是好?除了这句以外,他再也不懂说什么话能给我慰籍,最后演变成他觉得我是疯子、傻子,无法沟通。有一天,我猛然发现,我几乎从未带妈妈去旅游,唯一一次是2016年国庆自驾带她去了阳朔。而我也未能实现妈妈第一次坐飞机的愿望…时间从不会停下脚步等待我去完成遗憾,而只是让遗憾绵延,变成追悔。所以我决定改变自己的生活态度,过有自己也有别人的生活。
2018年,我给自己定了一个小目标:读千本书,行万里路。手边、办公桌上总会放着书,闲暇或者偷空喘歇之余,我便翻开读读,不追求速度,但求有思考,有领悟。每个周末或者节假日,我总会以高铁站为定点,周围发散找景点,然后订好票,带上娃,一起去行走。有的时候,选的景点比较艰苦,娃会抱怨太累了要抱抱。我便告诉她,我和她一样累,但是我更愿意像龟兔赛跑里的乌龟那样,坚持走到终点,而不愿像小兔那样偷懒,丢掉了本来该获得的胜利。娃似乎听懂了,也懂得体谅我身体疼痛,每次总会坚持自己行走,不再要求抱抱。小孩的精力是旺盛的,看着她渐行渐远的小小背影,我心中不乏感动和温暖——娃慢慢长大了,意志越来越坚强,心也越来越懂得体谅别人。我相信,妈妈天堂有知,必然会觉得欣慰。
2018年已经过去快两个月,我和先生带着孩子走了四个地方,下个月准备飞马来西亚兰卡威自助游。机票、签证、酒店、路线……都是我独立包办的。在准备的过程中,我发现事情好像没那么难,反面的心理暗示也没有出现过。所有的思想指引都是:向前走,不必害怕!
要么读书,要么行走,身体和思想总要有一样在路上。丈夫说我变了,变得不再对自己抠,对一些事情也看得很开。是的,读书让我刷新认知,积攒精神食粮;行走赋予我更多生命感悟,不抛弃不放弃。我把日子过好了,我的家人也会跟我一块好起来。在手心画一个圆,一切都会好起来。我想,这应该是妈妈最愿意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