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王琼输出的力量 王琼工作室 输出的力量
——1——
再小的个体,也要输出自己的力量
你好,我是王琼,德博诺中国的首席讲师。今天我分享一下我在2021年的升级:再小的个体,也要输出自己的力量。
那是2019年,我开始做自己的公众号,微信公众平台的一句推广语打动了我:再小的个体,也有自己的品牌。作为德博诺中国的首席讲师,我和公司、合伙人以及其他讲师们一直在思考升级和转型,延续我们作为版权课程的品牌。但这个“我们”是由一个个鲜活的个体组成的,每个人都在输出自己的品牌。
2020年疫情蔓延,我终于有时间停下来,思考和写作。闭关20天,我写了23万字的稿子。今年,我把之前上了二十多年的课程进行了优化并申请了课程版权登记;此外,“输出的力量”™️的商标也申请下来。这些思考和行动都是延续我的初心和愿景:助力个体输出自己的力量,输出自己的品牌。
——2——
再小的个体,也要讲好自己的故事
从2013年回国,这8年来,我记录了自己的授课信息,交付了493场六帽、320多场水平思考、几十场感知的力量、会议聚焦引导、创新工作坊、简化等德博诺系统思维训练的课程、引导和教练。但是,我发现,思考之后人们最直接的动作是要把思考的故事讲出来,讲出彩,否则就没有“然后”和“未来”了。不论是汇报成果,还是路演;不论是项目竞标,还是内容分享,都离不开这个输出的场景。思考是输入,那么把思考的故事讲好就是输出;不过,很多人在这个方面还是力不从心。
于是,我把之前在摩托罗拉大学认证的课程拿出来重新打磨设计,完成了“M.V.P.——做最有价值的演讲”、“M.V.P. Storytelling——最有价值的故事”等输出端课程的设计,并进行了尝试,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一些互联网大厂、顶级豪华汽车品牌公司、世界最大的食品公司的研发团队都采用了我的辅导和培训服务。“M.V.P.”来自于体育竞赛中评选的“最有价值的运动员”,我把它嫁接到了做“最有价值的演讲、最有价值的故事”的场景中;此外,“m.v.p.”还有“minimum viable product”,即,做出“最小可行化产品”的意思,就是用极简模型打造直击人心的方案,正如德博诺博士对极简方案的定义:easy to use, hard to desgin, we need some creativity,即,易于使用,不易设计,因而需要创造力。这成为我设计故事演讲的标准。
那么,为什么要讲好自己的故事呢?
我们所讲的内容能活多久?据比尔·盖茨研究基金会调查,人类能够专注的时间从2000年的12秒下滑到8秒。每天海量的信息狂轰滥炸,都是希望获得单位时间里人们的专注。麦肯锡公司提出30秒~60秒的“电梯演讲”,不外乎是发现人的注意力很快消散,必须抓重点,因为人们会很快判断我们所讲、他们所听的信息是否能打动自己。
所以,本质是争夺注意力!
公司里各种会议、讨论、每个人的发言难道不都是在争取听众的注意力吗?美国著名的TED演讲平台也要求讲述人必须把内容控制在8~18分钟内必须能讲清楚。
那么,我们需要怎么做呢?
我们需要一种直指人心的能力,快速获取注意力的能力,而讲好故事也许能够带来立竿见影的效果。
什么是故事?
这是我用词云搜索和故事关联的词汇:传奇、浪漫、历史、寓言、趣闻轶事,等等。
以前,我讲了很多高效演讲、汇报、路演、竞标的课程。但是这两年,我发现,我们都需要转型和升级。也许,演讲训练的升级就是故事的力量,因为,故事和演讲的区别在于:
故事是触达心,而不是脑;
故事是讲事件,而不是事实;
故事是展现,而不是告知;
故事是感性,而不是理性。
故事能够迅速共情、共鸣,从而激发人们,吸引人们,对我们所讲的内容感兴趣。
我的培训愿景和使命的设定就是来自于一个故事,一个故事中情感的激发。
在留美求学期间,我曾受邀给一个黑人社区的学校介绍中国文化。那个学校的名声一般,学生调皮捣蛋的多,基本属于“无可救药”,所以讲不讲,我觉得意义不大。当学校校长找到我们系,希望我去演讲,我还有点不情愿。校长察觉了我的小心思,但他没有点透,而是对我说:“我的学生有不少问题。也许将来,一些男孩子们的最后终结之地是‘监狱’,一些女孩子们有可能就成为‘街边女郎’。但是,作为学校,我们必须为他们提供配得上他们的内容:高质量的教育和高质量的陪伴。”听到此,我泪流满面,倍感汗颜,深受感动,于是欣然前往。在演讲之后有一个写毛笔字的环节,我问孩子们,希望写哪些汉字让他们带回去。没想到,好多的男孩说:“勇士”、“厉害”、“力量”;而女孩子们说得多的是:“公主”、“美丽”、“天使”,等等。在那么差的环境里,他们依然没有放弃对美好的追求。校长和孩子们给我上了一课,也让我坚定了自己的培训使命就是提供:
高质量的产品、高质量的陪伴。
为什么故事可以直击人心呢?亚里士多德有一句话,也可以总结为故事的力量:当智慧对别人没有影响力,也许,情感可以。
——3——
再小的个体,也可以打造自己的www.story.link
从演讲训练到故事输出,本质是重新定义、重新出发。我阅读了几十本和故事训练有关的书籍,终于打造出一个极简的模型:www.story.link
首先要建立分享故事的场域,就是“www”:
Why me?
Why you?
Why this?
如果我们在100秒的时间里不能很好地获得听众的信任,那么后面的内容会更快地丢失掉听众。
接着要建立故事线,我设计了一个特别简单的SoS模型,因为故事就是要经历风雨才能见彩虹:Start…Ordeal….Success!
我的外甥小时候总和我说一句话,“姨姨,我们要become a hero the hard way!” 我听了,惊呆了,问他,“你从哪里看到的?” 他说,“从《驯龙高手》。”没错,每个人的成长故事不也是这样吗?这成为我设计故事之旅的极简模型:开篇,冲突和历练,成就。用SoS模型就是:问题求救,超级英雄降临,历经挑战和风险,终于成功。
当然,模型是底层逻辑和方法论,我们还需要交付一个起伏跌宕的故事所必需的行为技巧,让我们知道自己和高手的细节化差距,避免内卷——只能展现低端的差异化。
我们可以通过故事的www.story.link模型,进行设计并使用量化的技巧打磨内容,交付行动,根据具体场景和听众需求,建构出3~8分钟或18分钟的内容和路线图。
这不,最近一位高管经过很短时间的训练,打造出在全公司年会演讲的故事设计。
接下来,我还会详细分享用这个模型讲出故事、讲好故事的案例。
——4——
最后的话
这两年,疫情带来的各种因素的扰动让我们看到,世界变得更加不确定;但是,不确定反而加速了很多人在思考中升级和转型:快、准、轻的应变。当然,不变的是这个时代对更深认知能力的要求,不变的是对自身能力提升的诉求和实践。
重新定义培训、重新定义自己、重新定义演讲,不断拓宽认知的边界,找到新的可能,输出新的力量。
我想起了一部古老影片《神鞭》里的一句台词,(清朝消亡,人们剪掉了辫子):
辫子没了,但神还在。
不论什么时候,不论如何变化,每个人的“神”是否还在?是否能帮助我们升级迭代,有新的输出,因为:再小的个体都应输出自己的力量。
文章:王参谋
欢迎在留言区与我们分享。
王琼工作室 输出的力量
王参谋i+1
总能让你进步一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