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5日,游心仪已久的嘉午台,并打卡龙头。印象深刻,永难忘怀,因为,4个月了,仍疼痛僵硬的右脚,时刻提醒我,曾光荣地征服了嘉午台。
嘉午台去了三次,前几次和家人一起,浅尝辄止,顶多到 二天门晒晒太阳。这次我是孤勇者,独自一人,一鼓作气,9点开车到山下,然后勇猛地4个小时登到龙背,然后继续前行,龙头海拔牌——H1810m打卡。返回时,到龙背已经脚软,不敢沿8㎝左右宽的龙背走一步,过去时心里嘲笑别人骑过去,现在脚软心抖,也骑着过去。
节奏太快,休息不够,下山状况频出,先是下天梯到大石头,抓绳不稳,右膝盖撞到树上,疼的腿发软。揉了揉没在意,因急着赶回家,速度不减,突然就在平常的山路上拐了下右脚,轻拐,这时还没在意,不知道右腿已经发软了。到了地藏殿旁边的山路,才下两阶,右脚刚挨台阶地,就崴了下去 ,听到咯嘣一声,窝到那,起不来,当时心说,完了,骨折了?筋崩了?后来检查,外踝骨突然猛地内拐,踝骨疙瘩上的肌肉撕下来一片骨头,医生叫撕脱性骨折,筋也裂了。当时,后面跟的人急忙搀我,我硬撑着起来,跛到一边,旁边就是一个特别大的石头, 我上去的时候以为到了龙头。有一块小平地,我坐那歇了挺长时间,感觉有20多分钟。看时间有3点20的样子,我试着站起来,走了走,觉得还行,就带着万般小心,回到台阶,一步步往下挪。不敢一级级连下,下一级并一次脚,直到现在,还是不能正常下台阶。
这次真的体会到了什么叫上山容易下山难了。首先,右脚崴大了,得给它足够的支撑。思量了一下,上山的时候,在山口买了一根比较称手的硬木粗拐棍,一直拄在左手,右手就拄了一根食指粗的树枝,是女贞剪枝下来的,因为直溜轻巧留下了,当时崴下去的时候的,就是这根女贞枝太软,撑不住,弯成一张弓。肯定拐棍支撑不够,右脚吃力,累着了。所以,下山的时候,特意想起把拐棍换一下,把粗硬木换到右手,女贞枝换到左手,立马觉得右边能撑住了,脚省力了,左边只能略有支撑。然后,就这样,仔细看路,小心下脚,踩稳了,拄着拐小心翼翼下台阶,走山路。
好多的台阶呀!都是天然石材,歪斜断裂,坑洼不平,我筋疲力竭!后悔没在山上叫救援,多大年龄了,还硬撑逞能!到了凉皮摊,还行,下十八盘,下得我发怵,到圣泉禅寺的路上,有位30多岁年轻妈妈说腿疼的走不动了,我不言语,年轻的好腿已经疼的抬不起来,更别论我的伤脚,僵硬疼痛,咬牙硬撑。5点,终于到了太白庙,又下了些乱石路,紧接着要下上山的第一个大坡,树林沙土地,看着这个坡,我想滚下去!咬牙,下了坡,又是石子路,感觉出山的路遥遥无期。上山也没走这么些路呀,哪来的这么多的路,下山的路真是细嚼慢咽,步步丈量。
六点多,终于出山了,终于坐在车里了。还要开回家,还得用右脚。现在想起来,咋那么傻,哪不能叫代驾? 崴脚受伤,硬下山3个小时,还不知怎么严重呢,好不容易出山了,还要伤脚开车,疯了吧?但当时就是没想到。我在车里歇了一会,喝了留在车里的水,试试右脚,好像还能动,也没那么疼。开动车,回家,过7点,到了家。等从车里下地的时候,发现脚疼的走不了路了。不行,慢慢挪着,走到小区门口,发现疼的轻些,后来才知道,是疼适应了,麻木了。回到家,脚歇下来,脚面立马肿起来,疼的不敢碰。这下脚终于可以正常表示:我受伤了。
回顾至此,我也可以理解,别人崴脚,2-3个月就好了,我至今4个月,还疼痛,走路艰难,回顾我的伤脚受的那些非常态的苦,就不难理解了。年龄不饶人,腿脚不似年轻人,但不经历,不服老,还逞能要强,带来次生伤害,后来医院检查,还不重视,没有第一时间支具固定,卧床休息,让伤情拖延加重。自负自大,顽固不化,咎由自取。我受到惩罚了。。现在,得需要更长时间,更大的耐心,让伤情慢慢褪去,炎症慢慢消退,慢慢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