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开心能够听到高丽霞老师精彩的一课。关于如何在方块字中安身立命,-如何设计一节最好的语文课,高老师从四方面入手。
真正讲解前,周老师向我们介绍了语文课程的本质: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因此,乡村教师更应该站在国内乃至世界前沿的研究成果前面去实践。接受新信息,不能因为是乡村教师而降低标准。而陶行知先生的乡村教育、田园教育,更是城市不能及的一种资源。
高老师以《长相思》为例,贯穿整个教学设计中。教学设计分为四步曲:(借助外力)个体解读、(集体商议)确定目标、(指向核心)预习作业和(板块思考)教学设计。
个体解读是从个人角度进行,是明白文章到底在言说什么,可以从读者、作者等多个角度,借助外力碰撞,结合自身感悟进行理解。
确定目标是指教师和孩子要前往哪里。
预习作业环节是为了有效和高效做准备。最容易遗忘的就是别人讲给自己的,最深刻的是自己讲给自己的。因此,预习不仅是
一、解读。
解读观点如:一诗即全诗,一课即全课,它们是全息。这是一种理念;重在得法,解读一首诗的时候,不是在读一首诗,而是用习得的方法去解读其他诗。比如说明文的文章要用什么方法学习,即同类文本的学习。不同的诗,比如时代会有不同,这节课形成什么能力和素养迁移到其他的学习中,以达到以法定教,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目的。
解读操作:1.反复品读,初读时,用作自己的理解,把自己置身于文字中。需要反复品读,真的是自己理解的这样吗?带给自己的是什么感受?从而体会语言文字,不去在乎对与错,因为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如文章要读出慷慨?忧伤?豪放还是低沉?
2.网络狂搜:作者简介、时代背景、写作意图、传神之笔、不同解读版本……从而寻找不同的解读信息,从不同的解读信息中发现自己最喜欢的那份解读。
二、教学目标:
A、基础性目标,有为核心目标搭梯的知识,有必须解决的障碍性知识。要结合文意,情感贴切地朗读课文。
B、即教学核心目标,即课堂重点要教学的内容,一般为单元所规定的知识与技能。通过本细读,准确理解文字面、全文及作者灵魂三个层面的意思。
C、附属性目标,及延伸性目标。一般而言,思想感情价值观属于此类目标。感受生命在浩渺时空中的孤独与诗意。理解关于词的初浅的常识。
三、预习作业
预习是学士唯一的独立学习的机会,学生最终的学习能力,体现于预习的水平上。所以,预习作业要全面地针对教学目标,而不仅仅是为教学做一些基础准备。
如何布置预习作业?语文:除了扫除障碍性的如字词、朗读课文之外,一定要有直线、指向全文,且不能简单自参考资料查得。要突出预习的指向性、目的性和操作性。
四、教学设计包括教学目标、预习作业、板块设计和每个个体课程学习单四个环节。
方块字中传承文化,让我们做一个虔诚的语文传教士!
❤❤❤❤怎样的课才是一堂好课?
以语文学科来说,在我认为,用最简单的词语去概括的话,就是“有灵魂”。自从开始教语文这个学科,我开始读书、真正的尝试走进语文中,我发现每个字、每个词以及每一段话和每一篇文章都是有灵魂的,如何一节课我们就是把它们看作了又黑又小的没有生命的东西,那语言也不再是一个民族文化的传承了。正是因为汉字记载着中华文化五千多年的光辉历史,传承着一代又一代人的灵魂,所以语文文字也才变的如此有魅力。如何将文字中的灵魂传达给孩子们,这是最重要的事情,如果这一点做到了,那么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便随之而来,一切的学习都将因兴趣而有更好的进展。这一点我是从孩子们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中发现的。
当孩子们拉长音、没有感情投入地朗读一篇文章或者故事时,会发现越来越多的孩子们从最开始的读几句到后来读着读着就走思了,不读了。但是,当引导孩子们有感情地朗读之后,我们发现,他们的注意力明显地集中了。朗读时面部表情丰富了,我们知道,这是孩子们真正的走进故事、走进文章中去了。从他们抑扬顿挫的声调中,他们真正地体会着文章传达出的思想,这是不用老师直白地告诉他们的东西。
而作为老师,听着他们有感情地朗读,自己也跟着置身其中,读到美丽的景色时,仿佛眼前便是美景。读到有趣的故事时,故事仿若正在发生。
而我想,加入感情正是让课堂“有灵魂”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人和人、动物之间的感情都是互通的,因此无论是什么样的文章,和作者感同身受之后便是走进作者、走进文章最好的途径。
教学方面,从教授笔记到学生站我,这种讲课为主的教育方式已经被证明为无意义的了。应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调动他们积极性。教学的创新影响了对学生所需技能的理解和全新课堂体验的创建。一种思想实验,对教育的作用起到了帮助学习的作用,要奖励创新,惩罚刻板。
关于学习方面,学生从内容记忆到知识的应用,出现了很多新型的教学模式,如和尼克斯教学等。教学原则要保证:1.专攻有意义的、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挑战;2.充分利用资源;3.进展不可太快,要学会从失败中复原;4.形成自身观点;5.参与频繁讨论;6.学会提优质问题;7.写作;8.公开展示成果;9.因动力而用功。
关于评估方面,从标准化考试到勋章系统。标准化考试使得课程安排被打乱,好奇心和内在动力枯竭,体制内优秀教师转行。一种钟型曲线的价值可以预测大一的绩点,但是很多情况下无法反映真实情况。
而新的考试结果设计若分为“状态良好”类、“尚需努力”类和“大胆思考”类,便可以改变标准化考试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分数只显示大致上的区别,也可以合理反应学术能力评估测试考试成绩所能预测的任何事物。
先修课程的设立是为了展现高超学习水平,但是如果不上这种课程却会在申请大学时占取劣势,而本质上它对学生用创造力解决问题和理解概念上是无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