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7日,刘贵芳提出安乐死合法化。
关于卫健委所提出的“相关法律、医学、社会伦理学界存在争议”是当前社会制度及实力等落后不得不考虑的事情。
一个决策背后的抉择需要各种条件,支撑条件存在的,是基础。基础的建设,却需要时间,这个过程是必不可少的。大多数反对安乐死的人的理由都为立法为时过早。安乐死符合社会主义的伦理道德和人道主义原则,也将会被大多数人所认同。
从医者的角度来看,救死扶伤作为传统的医德,在人生价值面前则需要更进一步的理解。死伤如果是一项严重到无法有效减轻的疾病,已无法保障人的生命质量,活着的意义会是什么?为疼痛到死的病人投入大量将成为无效的资源,根本上是忽略了患者想要正常活着的需求。进步的科技技术,能让我们把人救活,却无法将人救醒。我们确实要树立“救死扶伤”的医德标杆,这是一种对病人心理上积极治疗的暗示,医生也必须全心全意为此负责,否则就会摧毁医生群体形象,因此要对患者给予伦理上的关怀。
但是也有小部分的反对理由是这会破坏社会的公正。当将社会资源分配给无法治愈的患者时,一定程度上可以视为资源的浪费,当患者被借以“安乐死”的名义剥夺了生存权利,看似资源被分配给了更需要的人,那么绝症患者即使活着,自由意志其实也依然被遭到了剥夺,社会的公正将会被破坏。
安乐死的执行需要保持自主,公正。但难以割舍的情感使人们在道德上产生了矛盾与困境。当前社会黑暗的角落依然有多少人在行走,期盼光明,但即使在光明中也难以摆脱阴影的消失。当人们遭受了厄运,如果没能有足够的准备反思,人真的很少能真正地超越死亡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