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环者,是五行合一之式也。五行分演,而为五行拳五纲之谓也;合演而为七曜连珠连环之谓也,分合总是起钻落翻阴阳动静之作为。勿论如何起钻落翻,总是一气之流行也,起落钻翻亦是一气流行之节也。《中庸》曰:“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拳技亦云:“起钻落翻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形意拳之大本也。和也者,形意拳之达道也。五行合一,致其中和,则天地位,万物育矣!若知五行归一和顺,则天地之事,无不可推矣。”
第一节 连环拳起点崩拳式
起点时(左),两手攥上拳,进步与崩拳同式,如行军直阵形之理(右)。
第二节 连环拳青龙出水
退步与崩拳收式时剪子股式同,如行军出左翼,谓之青龙出水。
第三节 连环拳黑虎出洞
再换式为黑虎出洞。出右手右足,右足出去要直,左足斜着随后跟步,后左足里胫骨须相对前右足脚后根。右手从右胁与心口平着直出,拳仍与崩拳相同。两眼看右手食指中节。左手腕朝里扭劲,手心朝上,与右手同时往后拉,拉至右胁停住。两手出拉之时,总是两肩里根均往回抽劲。进步之时,两胯里根亦均往回抽劲。此式名黑虎出洞,与行军出右翼同理。
第四节 连环拳白鹤亮翅
白鹤亮翅,先将右手屈回在心口下边,与左拳相对,两手心紧靠腹。再将两拳手腕向外扭劲至两手背向里,一齐徐徐往上起,至头正额上边,再往前后如同一条线分开到极处。两拳如同画成上半圆形,伸至两拳前后相对,均与肩平停住。然后左足极力往后退步,两拳一齐往下落,如同下半圆形落至小腹处。两肘靠胁,左手张开,右手仍是拳,手背落至左手掌中。手起时两眼看两拳,手落时两眼看右手随着下落。右足与两手同时往回撤至左足处,右足仍直着,足后跟紧靠左足里胫骨。身体要三曲折形,惟腰极力塌下劲,两肩两胯均如前抽劲,头仍顶住劲,身要稳住,两眼再往前看。此谓如行军阵图两翼翕张之式,故名白鹤亮翅。
第五节 连环拳炮拳式
再变为炮拳,将右手往上钻,钻至头正额,手腕向外扭劲,手背仍靠正额处。左手亦同时钻至心口直往前出,右足亦同时往前进步。左足亦随后紧跟步,停住,与单习炮拳相同。惟此式直往前进步,不斜着进步。此谓两翼合一直进,名为锐形,故名曰炮拳。
第六节 连环拳劈拳式
再变为劈拳,左手往下落似半圆形,如劈拳劈物形式,落至小腹处。左足极力往后退步要直着。左手心朝里,顺着身子往上直钻至心口。右手再直往前往下劈去,伸到极处。左手从嘴往前劈去。此时右手从左手下边拉回,两手仍似劈拳撕法撕开,右手拉至右胁停住。右足亦同时退至左足后边,相离远近与劈拳式相同。两眼看左手大指根食指梢,两肩两胯均松开抽住劲。此时身子阴阳相合之式,腹内如同空洞相似为妙。此式取金方之义,故名劈拳式。
第七节 连环拳包裹式
变为包裹式,亦名为横拳。两手皆先将中指、无名指、小指极力一齐卷回,两手大指、食指均皆伸直,两手心均暗含与两肩相合着抽劲,不可显露。再将左手往下落至小腹处,手腕向里裹,左肘紧靠左胁。手往上钻至口处,手腕再向外扭劲,斜往前拧着劲出手,到极处手心朝下。虽然胳膊斜出,总是于心口出去之意相同。左手朝里裹时,左足同时回至右足胫骨前边,足尖着地,足后根欠起,再一齐同左手出去仍回原处。左足似落未落之时,右手从右胁手腕朝里裹劲,从心口至嘴往前钻出,到极处手心朝上,食指伸着,与嘴相对又平着。左手俟右手出时,即往回拉,拉至左胁仍手心朝下停住。右足同时随后跟步。此式亦错综着,身子三折式形,小腹放在左腿根上为度。此名为包裹之式,亦名圆形属土。
第八节 连环拳狸猫上树式
换为狸猫上树之式。先将左足往前垫步,再起左手右足,一齐极力前进。右手同时拉回至心口右边,左足亦同时随后紧跟步。两腿仍剪子股式,两手皆张开,两肩两胯均齐抽劲,不可有一舛错不齐,使内气不得中和,丑态百出,拙气尽生,人虽有勇敢之心,亦不能有所得也,学者慎之。此谓狸猫上树之式,如阵图爪牙之形,又剪子股式,如擒拿是也。
第九节 连环拳崩拳式
变崩拳式。先垫右足,再极力进左足出右手,左手拉回至心口左边,右足随后紧跟步。手足用劲与两足相离远近,仍与崩拳相同,不可相差分毫,停住再回身。此谓直形,亦追风赶月不放松之谓也。
第十节 连环拳回身式
回身为狸猫倒上树之式,仍与崩拳回身剪子股式相同停住。此式如同行军败中取胜之式,故名为狸猫倒上树。
第十一节 连环拳回演
回演仍垫右足,进左足,出右手,左手拉回,右足随后跟步。形式用劲,仍与第一节至第十节各式相同。
第十二节 连环拳收式
收式,仍与崩拳收式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