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发现自己脾气有点大。早上,7点半叫孩子起床,过了十来分钟孩子依然躺在床上要么继续睡,要么睁着眼睛发呆,顿时我那胸膛的火蹭地冒上来,于是开始了我常规而无效的责备,催促,批评。这时孩子会愤怒地用手捂住耳朵,眉头皱着,眼睛瞪着。与此同时,我更加愤怒了,继续吼叫:“快点快点,起来赶紧跳绳,早上有300个要跳完……,你快点啊,等会时间来不及,超过时间,你自己上学去……”。可是亲爱的,大概你们也猜到了结果吧,孩子的行动没有加速,而是故意不做了,或者干脆拖了!过了二十几分钟才开始拿着绳子跳,跳一会就休息一下玩一下,10分钟,200个都没跳完,时间来不及了,只好叫他赶紧吃饭了……哎,终于在吵吵闹闹中送走孩子……静下来,我琢磨着,这么着一直都没啥效果,要怎么样才能让他自觉自发地跳呢?……
第二天,换了一种方式,早上7点半,我把手机里钱儿的叫起床的声音打开。(钱儿是一位小学生,语言艺术家的孩子,说话很好听。)让孩子叫孩子。果然,我看见孩子挣扎了几下终于开始坐起来穿衣服了。穿好衣服后,我拿出绳子告诉儿子:"今天早上我的目标是4个蛙币(一种游戏币)。现在我宣布我要开始跳了,我一定会达成我的目标!”说完我开始跳绳。儿子这时急了,冲出卧室拿出绳子,大声说:"今天我要拿到10块蛙币。”(备注:连跳50个以上可以有一个蛙币)说完他开始兴奋地跳起来,我也在跳,我和他边跳边数:"45,46,47,48,49,50……好,我拿到一块蛙币."说完我从盒子里拿出一块蛙币放在我这边。他也跳着数着:“49,50,51……”然后也拿了一块蛙币放在他那边。……就这样,我们相互兴奋地跳着数着,拿着蛙币,最后我拿到4块蛙币,我停了下来,告诉孩子:"我今天太棒了,我拿到4块蛙币,我的目标达成了,✌️!”然后我去做早饭。儿子在拿到4块蛙币后,还在继续跳,还说:“我的目标是10块蛙币,我一定会做到。”他兴奋地跳,看得出来,他跳到后面拿到8个蛙币时,已经很累了。我问他要不要休息一下,他说不要,还要继续跳,他要拿到10个蛙币。就这样他又继续跳了一百多个,终于拿到了10个蛙币。你知道吗,今天早上跳了700多下,浑身是汗。而在往常都是我催他逼他跳,他最多只跳300个。这300个还是我给他制定的指标。而今天他自己给自己制定目标,竟然很快完成了,还远远超出了我给他制定的目标。
总结:孩子的目标是需要在父母的积极参与下引导孩子自己制定的。目标的制定要让孩子真真切切看的到,感受的到的。要具体化,同时还要合理化,就是差不多他多努力一点就可以做得到的。这样孩子自己会有更大的动力和信心去达成。你们看,之前是我给他制定的目标,对于孩子来说是任务,他是抗拒的,所以也没有动力,自然也不容易达成。而他自己制定的目标,他是主导者,他就会有足够的动力自觉自发地去达成,最后反而会超标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