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晚的开始
01 朴实的语言哪能完美?但它实用、有力量。生活的故事可能土得掉渣,却真实地给人以启迪。
那年暑假,女儿和闺蜜吃喝购物看电影逛街归来,迎面一个似曾相识的女士。“高一地理老师”,两个人轻声叫出来。当然,正在琢磨的老师也转过身来,一手拉一个:问名字,问大学学校,问现在干什么了。然后,都有事,各走各路。
女儿回来说,我告诉老师大三那年同时准备考研和“法考”,极苦极累,多次想放弃,是老师挂在嘴边的那句话常常激励她。
老师听了,泪花,但真高兴。
那句话是:“再晚的开始,也比原地踏步更有意义。”
02 做难事 才有所得
写毛笔字、练太极拳,是好习惯,我早就想练练。
“湖笔”、墨汁、砚台和一大堆宣纸,写了几天。字没个样,手还发抖----等有时间了,好好练练。
至于太极拳,基本架子和理论,20几岁时就会了。可总想身手不凡一鸣惊人,于是羞于见人于是时断时续,于是有时一个月打不了几趟。
“解放思想”太伟大了:你的字再丑也没人看,你的拳再漂亮也没人看---别自作多情自以为是了。
于是,用旧报纸写、用宣纸写、在废纸箱上写,各种体验。有时间便写几笔,早上晚上下雨天节假日。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写字使人沉静,而不是沉静了再去写字。偶尔发个朋友圈,得到最多的评论是“练过”“下了功夫了”。
至于练拳,先是不避家人,后偶尔在同学朋友面前练几个势子,
再后,去公园去山上去广场,去一切人多的地方……脸皮厚没厚?不知道!身体健康,精力充沛,顺便交了几个“拳友”。
爱面子?你以为你是谁;不好意思?啥都不会,才真应该不好意思;怕别人笑话?“Noone caris.”一切,只是儒弱、怯懦和懒惰的借口。
“再晚的开始,也比原地踏步更有意义。”
03 至于“名人名言”,
多是伟大、正确、响亮、严谨、漂亮,就是没有任何用处。
他们的自身条件我们不具备,他们的环境和交际圈我们不具备,他们的时代我们更更更不具备,他们的话能使我们模仿、学习、借鉴???
小学中学教室里的宣传画,每代人抄在自己最漂亮最心爱笔记本上的“名人名言”,给谁指点了学习工作和生活?
若非要,最重要的一句:“知行合一”。
远离华而不实,“再晚的开始,也比原地踏步更有意义。”
04 至于经典的、被阉割的论述
始作俑者真坏,在今天还相信的人真蠢,继续传播者真坏真蠢。
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君子穷困时,也不去偷去抢去违法去犯罪。小人吗?什么事都干得出来。
那些又穷又懒不求上进的丝丝,引用“君子固穷”时,谁承认他们是君子了?真好意思这样的方式往脸上“贴金”。
至于,那种用抽象的“文人风骨”把文化人绑架在贫困、寒酸、落魄的形象上,制造文人与财富的对立,把“要风骨还是要生命”变成非此即彼的对立选项,是对人的贬低。
如果真“以德报怨”,那就可以害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代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
远离有毒有害,“再晚的开始,也比原地踏步更有意义。”
05 当名言变成鸡汤、励志故事、成功学时?
鸡汤太水了,即使无毒也绝少营养。励志故事太假了,即使有那事也掩盖了太多或夸大了太多。成功学,看看所有大师,编了那么多案例,几个是自己的?只是在讲别人的“拿来主义”的故事上熟练罢了。
更害人的是,那些东西不系统、无逻辑,好似言之凿凿可又漏洞百出,甚至相互矛盾。这期说“长寿属于男人”,下期说“长寿属于女人”,增刊说“长寿属于两性人”。
学者塔勒布提到过“布里丹之驴”:一头又饥又渴的驴刚好站在距离食物和水一样远的地方,由于在先喝水还是先吃草这两个选择间难以取舍,它不可避免地死于饥渴。但,问题其实很简单,这头驴啥也不想,随机地往水或食物的方向走出一步,问题就解决了。
大道至简,没有行动便没有成果。
去干吧,没人能替你,尤其关键时刻关键事情。“再晚的开始,也比原地踏步更有意义。”
06 尼采:《我为什么这么聪明》
“我从来没有思考过那些不是真正问题的问题。我从来没有浪费过我的力量。”
什么不是真正问题的问题?上帝的、他人的、故纸堆里的、远到没边没际的、概率小到只有新闻价值的,以及所有上热搜的。
什么是真正的问题?手边清楚的,下一步必须解决的,无论看起来很容易还是很困难。
抛开虚幻,直面问题去解决它,才不会浪费力量,才会越来越有力量。“再晚的开始,也比原地踏步更有意义。”
07 中学老师挂在嘴边的那句话是:
“再晚的开始,也比原地踏步更有意义。”
安牧之
2021年7月20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