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照本心——能够产生心象的心之本体
随着观照的不断深入,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接近本心之处。
什么是本心?本心在何处?
注意观照自己的心并深入体会——
如果你观照、体会、感受到了某一种“象”(或者像,或者相),注意,一定要明白,它不是本心,而是心象。
比如,你观照到了念头,念头,是心象,而非本心。
比如,你观照到了某种形象,比如菩萨、本尊、光,注意,你观照到的菩萨、本尊、光,是心象,而非本心。
比如,你感受到了某一种感觉,比如宁静、寂静、空寂、轻安、自在、舒服、快乐,注意,你感受到的这些感觉,是心象,而非本心。
比如,你听到了某种声音,比如有个声音跟你说,它是某某佛,某某菩萨,某某神,某某仙等等,注意,所有这些声音,都是心象,而非本心。
比如,你感觉到一切都消失了,什么都不存在了,一切空空如也,注意,这同样是心象,而非本心。
什么是本心?注意体会、体悟——
本心是隐藏在这些心象背后,能够产生这些心象的本源......
用比喻来说,心象如云朵,本心是云朵背后的天空,心象如浪花,本心是能够产生浪花的大海,心象如镜中影像,本心是能够显现影像的镜子.....
同时,本心亦是能够知道这一切的【知】,是能够观到这一切的【观】,是能够觉到这一切的【觉】......
但是,当生命被心象所迷惑时,这时的知、观、觉,却不是本心的知、观、觉,而是迷惑状态下的知、观、觉。
本心,这个词指向的是清明的、清醒的、不被心象欺骗迷惑状态下的知、观、觉.....
从迷惑状态下的知、观、觉,到清醒、觉醒状态下的知、观、觉,即是复归于本心的过程,同时也是本心觉醒的过程,同时也是生命觉醒的过程。
所以,当你看清了本心、找到了本心的时候,你,也就同时成了本心。
本心在何处?
本心就在每个人的生命里,就在当下,亦在一切时,一切处,从未离开。但需要我们找到它,看到它,看清它,体认它。
本心呈现的时候,心象之云就消散了,或者即使心象之云仍在,你也不会错认,不会错把心象当成本心。
只是有的时候,有些心象就像透明玻璃一样,看上去非常像是本心,但仍然不是本心。
所以,我无法确切地告诉你,本心是什么,我只能告诉你,本心不是心象,而是能够产生和显现心象的那个本源,这需要每个人自己向着自己的内在去深入观照、深入体会、深入体悟.......
有些方法可以作为工具使用,以便用来更好地体悟本心。
比如观照寂静。虽然寂静本身并非本心,但由于本心本具寂静的特性,因此可以借由不断深入地观照寂静慢慢地契入本心。
比如持诵咒语。虽然咒语本身并非本心,但在专心专注地持诵咒语的时候,可以消解其他的妄心妄念,当其他妄心妄念都消散的时候,正在专心专注持诵咒语的心就具备了觉悟本心的前提条件,这时只要看清持诵咒语的状态是一种心象,然后仔细地体会,隐藏在这心象背后的,正是本心......
本心是什么样子的?
注意,所有的【样子】都是心象。本心不是心象。所以严格地来说,本心不是任何样子,也没有任何样子。
把任何一种样子当成本心,都是对本心的错认。因为,那只是心象,而不是本心。
但是从指引方向的角度,也可以从本心所具备的特性来【设立】某一些【心象】,用来引导人们体悟本心。
比如,本心是寂静的,是清净的,是光明的,是自由的,是自在的,是超越的等等。
比如,本心是无形无相的,是没有生灭的,是没有来去的,是没有增减的等等。
比如,本心是没有大小的,是没有内外的,是没有性别的,是没有年龄的,是没有名字的等等。
比如,本心,只在当下,一直在当下,永远在当下等等。
注意,这些都是针对如何体悟本心而设立的心象,这些心象就像路标一样指引着方向,但路标仅仅是路标,不是目的地。
目的地在每个人自己的心里,在每个人自己的生命深处,在每个人自己看清、看透、看破心象后的觉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