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在课堂里》它用诗意的语言,描绘了课堂的理想状态,那是多少位一线教育工作者所期盼的啊!
要想课堂有这样的状态,“实、长、清、细、深、融”六字箴言需得牢记。这六个字简洁而深刻地概括了理想课堂的核心要素。课堂要扎实、充实,学生学得丰实,这是“实”的体现;课堂要带有生长感,让孩子们在看似平凡的学习中实现自我超越,这是“长”的意义;教学思路要清晰,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要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这是“清”的要求;教师要关注细节,从训练的起点到评价的反馈,每一步都要精心设计,这是“细”的体现;课堂要让深度学习和真实学习发生,触及学生的思维和情感,这是“深”的追求;最后,课堂要实现跨学科、跨时空的融合,以及五育的融合,这是“融”的目标。
书中还提到了许多关于教育的方法和技巧。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如何创造一个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等等。这些方法和技巧不仅对于教师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对于每一个学生来说,也是一份宝贵的财富。这一类技巧能帮助教师要在课堂上充满活力、充满激情,但更重要的是,教师要能够真正地走进学生的内心,了解他们的需求、感受他们的情感。只有这样,教育才能真正地发挥作用,才能真正地触动学生的心灵。这与“亲其师,信其道”所传递的教育观念不谋而合。从教八九年,更是在一线一次又一次感受到当你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时,真的会挖掘出无限的潜力。
这本书让我反思自己的教育经历。我曾经也是一个学生,也曾经在课堂上接受过教育。然而,那时的我并没有真正地感受到教育的魅力,也没有真正地体会到课堂的乐趣。现在回想起来,或许是因为当时的教师并没有真正地“活在课堂”上,没有真正地走进我的内心。
而今又反观作为教师的自己,这本书也让我对接下来的教育有了更清晰的方向,也充满了期待。教育不是千篇一律的工作,还需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真正地“活在课堂”上,用自己的热情和智慧去感染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够在课堂上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