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一个让生机慢慢具象化的节气,有的树发了芽,有的树开了花,冬眠蛰伏的虫子也逐渐活跃了,这点点间的生机很快就会连成一片,开启一幅名叫青春的新画面。
惊蛰最早的名字就叫启蛰,因为要避汉景帝刘启的名讳,才将启蛰改为了惊蛰。惊蛰这个名字很容易让我们误会是春雷声惊醒了冬眠蛰伏的虫子,但其实这是两种没有因果关系的现象。惊蛰前后春雷阵阵,是因为暖空气与日俱增,冷空气负隅顽抗,两者之间频繁交汇的结果。而冬眠的虫子苏醒,是因为土壤的温度升高,阳气生发到点了,它该自我启动了。
天地之大德曰生,蛰虫醒,草木开,那我们也作为这天地间“生”的一份子,这个节气和我们有什么关系呢?虽然我们不冬眠,但是我们身体的状态是随着四时之序在走的。这个时候,人的状态处于一个比较低的水平,所以也要跟上开启和生发的步调,但要柔和,做一些缓和的动作有利于阳气的生发,反之会有伤害。我们自身就有抵御外邪的能力,这个能力就叫作阳气,而此时长养它正当时。去登山、郊游、打太极,太阳好的时候去散散步、慢跑,做做拉伸运动,这些都是非常好的方法。
春季肝当令,它的习性和草木很相似,喜欢条达,不喜欢抑郁,喜欢没有压抑的生长,所以此时去保持一个平和喜乐的心境更为重要,因为这样有助于春阳之气的宣达。但是现实生活往我们是不能完全做到的,所以要借助一些外力,比如经常去按摩掌门等部位。还有惊蛰这段时节,忽冷忽热的,多风干燥,如果人自身的正气是不充盈的,风邪就容易侵入,有一句话叫“培补正气,邪不可干”,就是外界存在着各种各样会侵害我们的事物,如果自身正气充盈的话,就不会给外邪有可乘之机。所以寻找内因比寻找外因更重要,外因也是要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的。所以,我们要想一想是什么原因让我们的正气不充盈,是不合理不规律的起居生活,还是过度过度劳累的工作,还是我们的观念卡在了某个认知上面,让我们的情绪内耗。
在众多的内因当中,情绪的内耗是最为消耗我们精气神的。那么培补正气的时候,我们除了去调整生活的节奏,就要去考虑我们的情绪卡在了什么观念上。我们的认知和观念不一定都是相对正确和相对客观的,我们的认知有可能带领我们去往的不是一条正确的方向,所以我们要时常学着从自己的认知和观点当中跳出来去看,不要做情绪的内耗。最近觉得健康太重要了,我们要学会按照四时节气去适当调整自己身心的状态,这是在这个时令下的一个大方向,具体方法很多,每一个人适合的也不一样。大家能当把以上的话当成一种适时的提醒就可以了。(内容摘自来自抖音号nancha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