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没忍住去补了《深夜食堂》第四季。
夜晚依然伴随着大叔的独白开始:
“一天结束了,在人们都赶着回家的时候,
我的一天才刚刚开始。
菜谱只有这些,
只要是我会做的,
即使是菜单上没有的菜也可以点,
这是我的经营方针。
营业时间是从深夜12点到第二天早上7点,
被大家称为深夜食堂。
你问有没有客人会来?
客人还挺多的。”
繁华的东京,车辆往来,人潮拥堵。夜深了,华灯亮了,讲的却不是一个灯红酒绿的故事。你得等夜再深上几分,走进小巷深处,才能遇见那家店,推开门,掀了帘子进去。认识不认识的人围坐在一起,就着食物的香味那么聊上几句,有时佐点酒——多数时候是清酒或啤酒,每年能喝上那么几次梅子酒——大叔永远一身蓝衣围着围裙,做好菜就点上那么一支烟,听着故事,话不多,却总能看得透彻。再寒冷的夜晚,似乎也能在食物、酒精与谈笑中变得温暖起来;而失意者,也总能在大叔的店里找到暂时的归属感。
喜欢这部剧的一点在于,它讲的故事和讲故事的方式总是接地气的。没有被修饰过度的角色,没有精致的像画片的妆容,没有浮夸的演技,没有过度处理的戏剧效果。你会觉得,你所看到剧中出现的每一个人物,都可能是你在生活中所遇到的人。他们所经历的狗血,他们所面临的生死别离,他们面对这些情境时的处理方式都是真实而自然的。尽管每个人有着不同的背景与经历,然而人性总是相通的,高兴时开怀大笑,痛苦时饮酒哭泣,不伪装,不矫情,有血有肉,有些小确幸,也有狼狈不堪的时候,这才是我们大多数人的生活。
而一句真诚的问候,一些温暖的食物,一杯酒能缓解所有的孤独。这也是大多人的生活。
城市的生活多是孤独的。成长的越多,越懒得去结交新的朋友,融入新的圈子。在外上学也好,工作也罢,身边来来去去的,大抵就是那么些人。每个人也总有自己要忙的事情,拿自己的苦水去打扰别人的生活,也显得矫情了些。渐渐的对很多事情自然而然的也就不再谈起了。然而谁能做一个只有正面情绪的人,谁没有不如意的时候?好事坏事总是交替着发生,有相遇也就有别离。一直拒绝承认自己暂时的弱势、痛苦与孤独,有时候竟然让我觉得自己越来越麻木而边缘。生活显得那样的不真实。其实是需要一些小小的温暖的。所以,也就想在现实里邂逅一家开在午夜的小馆,能填饱自己的胃,浅酌几杯酒,三言两语的跟人聊两句话,听一段人情冷暖。
天生是个吃货。认同食物可以消弭掉所有不开心的事。看到精致的吃食和大口吃饭的人都会觉得特别幸福。能邂逅《深夜食堂》的缘由也在于此吧。看着大叔认真做菜的样子,觉得他性感到不行。然而,或许是应了那句不管走到哪里、吃了多少好吃的,家里的东西总是最对胃口的。大叔做菜的样子,总让我想起爸爸在厨房里忙的时候。要是他不嫌我碍事,他做菜的样子,我也愿意看一辈子。在家的时候,总爱赖着让他做饭吃,出去吃东西,不管怎么样味道就是有点不对。幸好我还算好养活,每顿给青菜吃就很开心,做起来不算费事。有时候一时兴起,他喝两杯,我虽然喝不了多少,也陪着,渐渐也开始理解了为什么总那么多人爱酒,把握好量,寻个不忙乱的时候,再对上合适的人,so ist das Leben。在家的时间越来越少,但走到哪里,也总能嗅到家的气息,这也算是人性的一部分吧。
总觉得刚到北京读书没有多久,却不知不觉已经四年了。来这儿是半个意外,从没想过会习惯大城市的生活,但竟也真的有点喜欢上了这座城市。撇开糟糕的空气和闹心的早晚高峰不谈,这是我真正意义上离开家独自待了这么久的第一座城市,也是提供给我可能看到各种各样、有着不同背景和生活的人的城市。从来是一个喜欢听故事的人,这里有很多故事,虽然绝大多数与我无关,我也乐得默默去观察、倾听。
周围的人大多都跟我一样,二十岁出头,有刚工作一两年的、也有在读书的。无论是哪一种状态,都在努力的创造、追求着自己的生活。打拼的累了,总难免有低落无助的时候。希望在外的人此时身边都能有些烟火气吧。或是一个人的陪伴,或是一碗温热的汤面,或是一通有温度的电话,亦或是来自陌生人的一句问候。如果实在不知道怎么安放这种失落感,早起去逛逛市场,或晚上去逛逛夜市,走到人群里去,嗅一嗅生活的气息,便会觉得一切的不安都有了着落。